<當行之路>:《中國之路》(四)

「中國道路」的主幹,是圍繞著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制。江澤民提倡「三個代表」,把共產黨從階級政黨轉到人民精英的政黨。現在不管是資本家或其他身份的人,都可以申請入黨。從革命政黨轉型到為全體人民的執政黨,這個轉型非常關鍵。江澤民成功地實施了和平交班。

中國道路現階段的推進,包括思想、社會、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嘗試與努力,我將之總結為七個創新式實踐:

一、以混合理論作指導
二、以混合經濟作實踐
三、以混合民主作管治
四、以以民為本作目標
五、以科學試錯作檢驗
六、以中央集權作統籌
七、以建立學習型社會作推進

以混合理論作指導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即是說無論你講什麽理論都好,你做了之後的效果是否對人民有利?人民是否得益?是的話就是真理,這個在西方有一個講法,就是「存在就是合理」。胡錦濤、習近平這一代領導人的觀點,則是「中國要集中學習全世界最先進的、最有益於世界人民發展和進步的所有的精粹」。大家談到中國社會主義與中國的制度時,經常會說「中國特色」,但究竟中國特色體現在哪裏呢?我認為一大特點就是混合理論模式,它吸納人類歷史上許多理論的精華,並融化在自己的管治裏,變成自己管治行動、社會行動的準則。

混合理論模式包含很豐富的內容

第一、混合過去三百年歐洲啟蒙運動之後西方社會的各種先進理論。伏爾泰、孟德斯鳩、法國大革命、工業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運動的思想都包括在內。過去三百年來,世界發生了三件指標性事件: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促成了世界的劇變。混合理論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好好學習三百年來全世界最先進的理論。

第二、混合市場經濟私有制和計劃經濟公有制的理論。把亞當‧斯密和凱恩斯為代表的資本主義理論與實踐,混合在中國發展道路中的計劃經濟與公有制的理論與實踐裏面。

第三、混合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理論。世界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歐,並没有放棄社會主義,且頗為接受社會主義裏公平、公正、均富的思想。加拿大、美國、英國以及法國等先進國家的施政也參考社會主義的一些原則。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及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的不斷修正,使其融合在新中國七十多年的發展體系中,尤其體現在中國的計劃經濟及政府在經濟體系集權管治的功能中。

第四、混合中國的傳統思想。我們國家因為近百年來積弱,大家都把所有問題歸咎於中華文明傳統,輕易地將中華文明傳統一筆抹殺,以負面的眼光看待我們的文明傳統。從近代魯迅先生對儒家學說的猛烈批判,到柏楊先生講「醬缸文化」、對「醜陋的中國人」的指控,顯示出很多國人對整個中華文明體系都抱持負面的看法,認為中國的文明體系基本上都是要拋棄掉的。用一句西方的諺語來講,這種態度是倒污水連同嬰兒一起倒掉了。

第五、混合21世紀的思維。羅馬俱樂部和布達佩斯俱樂部這兩個關心人類前途的智囊團開始觸及這些新思維,可以概括為兩種意識:一種叫做「星球意識」,就是眼望星空,不要只看著地球,地球只是億萬顆星球中的一顆,微不足道,我們要以這樣的立足點去認識人類和世界;另一種叫做「物種意識」,就是要超脫人類意識,不要再凡事都說人類是萬物之靈,要有物種存亡的危機意識。霍金教授曾經講過,如果人類今日不遠望星空,我們將會沒有前途。

衡量一個制度是否成功或合適,一定要以人民的利益為依歸。當中國全面進入小康、均富階段,那時候人民的訴求一定不一樣了,中國社會、政治家一定要找出適合中國的方式與政制來回應。衣食足才能知榮辱,抽象的民主概念,一定要在足夠的物質基礎上談,正如印度裔諾貝爾獎得主阿瑪蒂‧森說,所有人的物質需要(包括健康、福利、教育和交通等等)解決後,才有真正選擇的可能性,否則,所謂選擇是虛假的。

歡迎收聽葉國華教授主講的香港電台《五十年後》節目香港電台第一台FM92.6-94.4,逢星期六下午2時至3時),洞悉最新時局形勢。

按此了解節目詳情及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