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31 我們的節日(2023年1-2月號第31期)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更「貼地」的生活態度。《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 的其中一章節,就記載了孔子對修身的見解,至今仍為社會所用: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
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學而篇》1:14)

【今譯】

先生說:「君子吃飯不追求飽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做起事來很敏捷,說起話來很謹慎,親近有德之人以匡正自己,這樣可以算是好學了。」

 【時析】

吃住是為了活着,活着卻不是為了吃住,而是為了「求道」,不斷地學習。因此君子對於吃住,並不過份追求。君子所關心的是要少說多幹,向有道之人學習,培養自己的德性,一生精進。孔子的話對於今天單純重視物質享受和消費的文化,可說有糾偏的意義。如果活着只是為了掙錢,掙錢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陽貨篇17:22),那人和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孔子強調人的一生都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做事,追求「道」,這種積極有為、天天向上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分,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分。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