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香港故宮與中華文化傳承

#30 博物館之旅(2022年11-12月號第30期)

文:謝向榮教授(香港能仁專上學院文學院院長)、鑫濤(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系三年級學生)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香港故宮,下同)位於九龍西九文化區,是中國文化及知識的典藏,也是展示人類文明的寶貴空間。香港故宮設有目前香港眾博物館中最大的教育專用空間——佔地1,600平方米的「故宮學堂」,計劃與本地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原創教材、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師培訓,致力培養本地學生對中國藝術、文化與歷史的興趣。

自開埠以來,香港一直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大都會,華洋長期和平共處,形成本地獨特而迷人的多元氣質,創造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受殖民思想影響,過去部分市民或崇尚西學,盲目吹捧英語而貶抑中文,對中國文化了解不深,甚或因誤解而有所抗拒。又香港作為商業城市,社會發展步伐急促,某些人或誤以為港人唯利是圖,金錢與權力至上,甚或將香港標籤為「文化沙漠」。

其實,香港絕大多數人口都是中國人,中華傳統文化一直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體現,也在每個市民心中發揮潛而默化的作用,對社會的正面發展有重大貢獻。如今,隨著香港回歸二十五周年,本地教育及文化當局理當肩負弘揚及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為本地市民建構文化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加強民眾的國民文化教育,讓更多人了解中華傳統之特點,堅定文化自信,彰顯民族精神。

要加強國民身份認同,首要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粹,觀照古人智慧的靈光。香港故宮收藏的文物,盡皆文化瑰寶,以七月的開幕展覽為例,展出的藏品包括書畫、青銅器、陶瓷、金銀器、玉器、漆器、玻璃、首飾、雕塑、圖書典籍、古代建築等,涵蓋多種藏品類別;其中有166件文物,如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北宋摹本《洛神賦圖》等,更是首次在港展出的一級國寶,珍貴非凡。而這一切文物,還不過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瑰寶中的一隅,透過鑒賞故宮珍玩,不僅可以提升歷史知識,還有以器明道的文化意義。

然而,除了鑒賞博物館的文物珍玩,我們還應該更進一步,將傳統文化的精神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才能使文化生生不息。近年,國家教育部在大成國學基金的支持下,力倡「五學並舉」的理念,積極在學界推動「經典」、「歷史人物」、「禮儀」、「武藝」及「書法」五大中華文化研習的教育活動,冀望以「經典」與「歷史人物」構建國學文本基礎,並以「禮儀」、「武藝」、「書法」作爲士君子的人文修養,藉此奠定國學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習體系。

香港故宮的建立,通過文物以連繫古今,繼往開來,融通中外,致力向世界宣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普世價值,功在千秋。而「故宮學堂」的出現,正好可以作為香港中小學的其中一個教育平台,肩負起推動香港國民文化教育的重任,讓香港這一代的年輕人有機會正面接觸及學習到中國文化的典藏,對祖國的態度由疏離變為熱愛,將中國優良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如何有效利用此一平台,聯合不同的文教機構,促成文物與文化的對話,將文化的精神融入生活,植根普羅大眾心中,將是未來文化發展的一大重要課題,需要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你我每一位,共同深思慎行。

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清白玉盤龍紐「大清受命之寶」
北宋摹本《洛神賦圖》
北宋摹本《洛神賦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