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組 一等獎>:遊杭州念蘇軾

遊杭州念蘇軾

文:孫文謙(英華小學五年級)

 

去年,我與家人遊杭州,踏足蘇堤,觀賞那烟雨迷濛的西湖,「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詩句便在我腦海中浮現,我不自覺掉進時光的流裏,沉醉其中。就在此地,一千多年前,我最景仰的宋代大文豪蘇軾,正泛着一葉扁舟,欣賞西湖那秀美的景色,正在吟唱詩歌……

 

我自小熱愛詩詞,且結下深厚的緣;而蘇軾的詩詞,更深深打動我。他的深情、豪情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令我非常敬佩。

 

讀到《水調歌頭》,我被他的深情所打動。在人月兩圓的中秋節,他看着天上明月,寫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佳句,把思念弟弟的心情表露無遺,令我明白到親情的可貴。而蘇軾在妻子離世十年後,在夢中重遇亡妻,見她在小軒窗前梳妝,醒來就寫下感人肺腑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讀來令人百轉千迴。

 

我更仰慕蘇軾的豪情。他為人豁達,甚少因仕途的不順遂而傷春悲秋。雖然他屢遭貶謫,且愈貶愈往南,由黃州至惠州,再貶到天涯海角的海南。但他不以為苦,反而苦中作樂,寫下「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詩句。正因為他隨遇而安,才能留下:「此心安處是吾鄉」的千古名句,撫慰着一代又一代離鄉背井的中國人。

 

蘇軾的豪情亦見於日常。好像他與友人出行遇雨,身上卻沒有雨具,同行皆覺狼狽,他説:「余獨不覺」,寫下「何妨吟嘯且徐行……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壯語。

 

等到蘇軾年華漸長,兩鬢斑白,也沒因而感懷身世,反指:「鬢微霜,又何妨」、「誰道人生無再少」,以表達自己無懼邁向暮年曠達的胸懷。蘇軾人生中最後一首七言絕句《盧山煙雨浙江潮》,更是他人生智慧、經驗的沉澱,道盡他對功名利祿的淡然。

 

眼前蘇東坡千年前修建的湖堤,惠澤了千百年來的杭州居民和遊人,他的「精神建築」:詩詞、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豁然開朗的襟懷,則開解着世世代代的中國人,我也不例外。有時即使在學業上遇挫,只要吟唱蘇軾的詩詞,如「也無風雨也無晴」,我就可以坦然面對,再次昂首挺胸,抖擻精神,像注入滿滿激勵的正能量。

 


評語:主題明確,內容豐富,文筆優雅,結構嚴謹,優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