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優異獎>:談習慣

談習

文:陳俊聰(保良局馬錦明中學三年級)

 

其實所謂習慣,就是一個人經常做的行為,這其中有好有壞。那到底習慣有什麼用?那麼,會從四個角度去說這一件事。說一下習慣對於人們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我們從個人開始說起。個人方面有個好習慣是十分重要的,舉個例子有對雙胞胎兄弟今天要去面試,他們兩個已經提前把簡歷準備好了,平時哥哥會主動收拾自己的物品,但是弟弟從來都不整理。哥哥準備出門了他叫上弟弟,但是弟弟卻找不到他的簡歷,無奈只能放棄這次的面試。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有個好習慣的重要,如果弟弟像是哥哥一樣在平時就養成整理東西的好習慣,那麼他就不會錯過這一次的面試機會。

 

第二點我想說一下家庭,從家庭方面來說也要有一個好習慣,家裏的好習慣要全家人一起培養,有壞習慣就要一起改正。我朋友家裏就有兩派人,其中一派喜歡把鞋子隨手丟在路中間,另一派會將鞋子放在鞋櫃裏。這天意外發生了,他的媽媽為了清理鞋櫃把鞋子隨意放在路中間,但沒有放回去,她整理完大家都睡了,她也是個愛把鞋子放在路中間的人,於是鞋子就這麼被她忽略,一直待在原地。第二天他爸爸很早起床去工作,在去開燈的路上,因為環境昏暗的原因沒有看到鞋子,一下子摔倒在地,手還骨折了。這件事就是因為媽媽那一派的壞習慣釀成的慘禍,爸爸因為媽媽的壞習慣摔倒。這場的悲劇是由於家庭成員兩者的習慣不同導致的衝突,如果全部人都不放鞋子在鞋櫃會怎麼樣呢?雖然他們可能會在多留意自己腳下是否有鞋子從而避免摔倒,但是意外總是會發生的。壞習慣可能一時不會導致壞的後果,但是長遠來說壞習慣導致的結果終究是不好的。這便是好習慣的好處,不管是眼前的來說,還是放在長遠的角度,導致的結果都是好的。

 

如果習慣上升到社會更甚是國家呢?是不是習慣的影響力就沒有那麼大了呢?

 

接著我會從社會方面來說,社會方面人很對社會習慣很陌生,但是其實我們每天做的行為也可以是社會習慣,只不過是很多人會跟你做一樣的東西,其中有些對社會有幫助,也有些對於社會有損害。好的習慣有斑馬線前禮讓行人、把垃圾從地上拾起、不在學校附近鳴笛。這些行為對個人有幫助的,對團體是有益的,對社會是有必要的。一些不好的習慣也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例如隨手拋棄垃圾、亂摘花朵、大聲喧嘩等等,就像威廉‧詹姆斯說過:「習慣是社會巨大的飛輪和最可貴的維護者。」一些好的習慣可以幫助整個人類社會的運轉,同時在壞習慣腐蝕著齒輪的時候,幫助修補。如果壞習慣過多,社會便會停止運轉,陷入一個混亂的狀態。

 

最後我會說一下國家,國家的習慣通常是關乎安危的。就例如一個國家他沒有不斷更新軍備,那麼到最後它就會因為別的國家比他強大而滅亡。就比如在清末時期時,那些守舊官員和愚昧百姓沒有意識到西方國家和那個時候中國的差距,認為憑藉「天朝上國」的實力和他們打也可以打的贏,結果可想而知那就是拿著雞蛋碰石頭。清朝的人們因為長期吸食鴉片的惡習導致無力和外國聯軍打仗,只能被迫簽下了許多對中國不公平的條約,導致列強對於中國的瓜分。可以看到這就是一個國家沒有做好準備的好習慣,未雨綢繆的後果啊!

 

從上面四個方面可以看出習慣的影響有多大,從一開始的個人到家庭到社會到國家,其實習慣的影響力十分的大,更甚者如果全世界的人們接著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的習慣,整個人類文明也會隨之毀滅,這就是所謂的量變產生質變,別看習慣微不足道它在不知不覺中其實就已經改變了你。其實習慣只是我們經常做的事,就像亞里士多德說過:「總以某種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養成習慣。」這個習慣或許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但是我們要做的事是支配習慣而不是讓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支配了你的人生,行為。總之好的習慣求之不得,壞的習慣避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