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三等獎>:筷子的自述

筷子的自述

文:陳朗儀(東華三院李嘉誠中學二年級)

 

我是一雙快要退休的筷子,在這最後的時日中,家中也迎來了新的筷子,像極了年輕時的我。他自卑又不安,總是覺得好像比日本的筷子少了些優雅,比韓國的筷子少了些實用,他迷茫著,不知道自己從何來?又有什麼特點?自己為什麼是這副樣子?一切的一切,他都不知道,像極了當初無知的我。

 

我當初厭惡著自己中國筷子的身份,為什麼我這麼平平無奇?為什麼我挑不出任何特徵?直到一年中國的農曆新年,我被帶回家,幾十雙筷子紮堆放一塊兒,準備過個熱熱鬧鬧的團年夜。而我只是靜默看著人們笑鬧,還有旁邊的筷子小妹左晃右晃,好不興奮。我難以理解地問她:「你難道不覺得自己不好看嗎?這麼平凡無趣,你竟然還張揚顯擺自己啊?」她驚訝地看向我:「小兄弟,我們可一點都不平凡。來來來,我跟你說呀,這筷子有快生貴子的意義,有人結婚,我們還會去用來挑新娘的紅蓋頭。還有我們頭和腳,一邊方一邊圓,有天圓地方之意,代表著陰陽調和,互補平衡。我們的長度也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她又撞了撞我的肩:「哎呀,反正你記住我們最重要的兩個字——傳承。」

 

這小妹對我而言,只是讓我知道自己的作用,但真正讓我認同並為之自豪我中國筷子的身份卻是後來的事了。

 

那是一頓特別的晚飯,家裏的小女孩要開始學習用筷子。小女孩面對豐盛的菜肴,卻是一口都吃不了。他的父母慢慢跟她說:「珺玨,大拇指前部,食指和中指先握好第一根筷子,第二根……」可惜直到飯菜漸涼,她仍然沒有學會。小孩受不住不讓吃飯的委屈開始哭鬧,平時縱容的父母卻沒有放棄,輕聲細語地哄著小女孩:「筷子對我們中國人來說可是很重要的東西,我們中國人是不能不會用筷子的,現在爸爸教會你怎麼用,以後你也要當一個小老師,教你自己的小朋友,把爸爸媽媽教的東西一直傳承下去……」

 

自此之後,我常和前輩們問候聊天,問他們什麼是傳承,他們卻說我們就是傳承本身。

 

是啊,我們中國筷子有著千年的歲月沉澱,傳承千載、歷久不衰,我們寄託著中國人的情意,是街坊鄰里間「多個人就多雙筷子」的熱情;是一家人吃飯時父母不忘用筷子給孩子加點菜的關愛;是奶奶用筷子挑起一團團肉餡,包上滾圓的餃子的滿足。古人將千年以來的文化情意,都藏在我們的纖細的身軀之中,留待人們細細發掘品味。

 

這厚重的傳承是當初的我不知道的,也是如今的我最為自豪的。願每一個中國人都能認識這幾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背後的文化底蘊,讓我們作為自豪的東西一直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評語:筷子是中國文化其中一種具體表現,象徵著天圓地方、陰陽調和之深刻哲理。本文運用擬人法,假想自己為一雙筷子,並就其見聞經歷,述說傳承的意義。全篇立論端正,既富童趣,亦發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