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優異獎>:指南針

指南針

文:劉馨瑜(嘉諾撒聖心書院三年級)

 

空蕩蕩的房間只有我和專題在搏鬥,看着題目「中國的四大發明」,又看了看時間,距離截止時間只剩數小時,我不禁長長嘆了口氣。靈感啊,靈感!你何時才會到訪呢?我呆呆地看著窗外夜景卻無暇欣賞。大綱都還沒寫好,怎麼辦啊!我的眼皮越來越重,腦袋滿天星星,眼前一黑便與周公赴約去了。

 

「這……這是什麼地方?」

 

「醒了!老兄,你終於醒了!剛剛可嚇死我了!」

 

我一臉疑惑,看看四周,人們的衣服怎麼這麼奇怪,咦?這是傳統的深衣?那……不就是磁鐵礦嗎?我在磁山?這不就是司南的發源地嗎?周公啊!周公!這所為何事!我專題還沒完成呢!

 

我慢慢恢復意識,離開磁鐵礦洞。一邊走下山,一邊回想歷史書的內容,據《古礦錄》所說,指南針的前身西南,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河北磁山一帶。古人利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底很滑的勺子,放在一個刻有二十四個方向光滑的銅盤上,輕輕轉動湯勺,當它停下,柄的指向就是南。不得不說,古人可真是才智過人,先是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然後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經過多次加工磨平拋光,做成司南。但生活在戰國時期的他們是怎麼認定西南的湯勺柄的方向就是南呢?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喃喃讀書聲傳來,對了!中國有五行學說呢!磁鐵乃屬金,按五行生剋説,金生水,所以北方之水是金之子,而它又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鐵之母。這樣,磁鐵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會一邊指向南一邊指向北方。

 

但湯勺和針……未免有太大區別了吧!司南做起來又費功夫,又容易摔壞,實在和現代的指南針無法比啊!到底它經歷了什麼才從像碟子般大的司南演變成手板上小小的一個指南針呢?

 

突然天下起大雨。我連忙走進一間客棧。剛推開門,雖踏在木板上,卻感覺腳步漂浮。

 

「這又是什麼地方?」

 

「船上啊!兄弟你這是暈傻了吧?」

 

我拍了拍自己的腦袋。「那是什麼?磁針……宋代的縷懸法指南針?」

 

「指南魚啊!你看,只要用蠟將磁針粘在絲線上在小小的一個檯面上掛起來,就不像放在碗口邊沿上的容易脫落,又能不會因大風大浪而不穩定。那個針呀,一頭向北,一頭向南,我告訴你啊!有了它,我們可再沒有迷失呢!」

 

從一個大碟子和湯勺,經過改良,變成碗裏的指南魚,再因水的不穩定,宋人把磁鐵磨成針。在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沈括所寫的《夢溪筆談》裏記載「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由於細針形,易於漂浮,精確性高,而且無須加熱,工藝簡單。於宋代的航海業高度發達,航行在茫茫大海上,唯一最怕的就是迷失方向,而指南針因為製造簡單,攜帶方便,準確可靠,迅速成為航海必備神器。因為指南針,我國的航船可遠涉重洋,海上絲綢之路也在宋代達到頂峰。此舉不僅僅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船隻還把指南針帶到了歐洲,幫助哥倫布、麥哲倫等大航海家們發現新大陸。我想:只有東南西北也不足夠,於是在圖紙上添上東北、東北偏北等方位。

 

哇啦哇啦……黃豆般大的雨滴從天灑下,唉……老天爺啊!我剛剛是睡著了嗎?還是……我打開瀏覽器,打上指南針三個字。

 

「傳統中國指南針圖紙驚現十六個方位的座標?考古學家表示無從稽考。」天啊!這是真的嗎?我笑了笑,思疑剛剛是否夢一場。轟隆轟隆……老天也在催促我完成功課。

 

七點五十九分。雨停了,專題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憶起從司南,到指南魚,發展成小小的指南針。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聰明才智,一個小小的儀器對世界卻帶來巨大的改變。想想看,要是現在還沒有指南針,還有多少人有可能命送大海?文化的交匯會有那麼快嗎?我打了個呵欠,熬夜真的太累了。周公,我來找你啦!不過這一次就讓我好好睡吧!別再讓我遨遊於歷史的汪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