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三等獎>: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文:黎犖欣(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二年級)

 

英國劇作家蕭伯納曾説:「家是世界上唯一隱藏人類缺點與失敗的地方,它同時也藴藏著甜蜜的愛」。對的,我們從小被人當成小公主小王子去寵,但作為子女的我們,又何曾想過如何孝敬父母?是否在父母親節時買的禮物越貴重,就代表我們越有孝心呢?還是其實只需一些簡單的問候和關懷?正所謂:「孝在於質實 不在於飾貌。」我相信,孝不能用物質衡量。

 

曾有一個通俗的說法:「人們日常所犯的最大錯誤,是對陌生人太客氣,對親密的人太苛刻」。隨著年齡增長,我們習慣了挑剔父母,把壞情緒全部甩在他們的身上。孔子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我認為盡力在平日生活中善待父母是孩子的本分。這並不是說你在他們生日或過節時送他們一些所謂的「名貴禮物」就代表盡了孝心。《勸報親恩篇》云:「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面帶歡」,意思是當父母呼喚我們的時候,我們應該馬上回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站在父母的角度,他們可能只需要我們在平日多點時間陪著他們,就已經能讓他們滿足。孝敬父母是我們子女一輩子要修的課題,也是我們這一生要背負的責任和使命。

 

「孝子之養老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給予父母質樸簡單的關懷,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這個世界上,就算你再任性,總會有人無條件寵你,等你回家。父母辛苦育養我們,難道隨便在節日送一份禮物就是我們的報答嗎?我們又何曾想過他們真正需要什麼嗎?他日我們為人父母,又會希望得到自己的孩子怎樣的對待?也許只需要在工作有困難的時候,一句簡單的問候;也許只想要在工作了一整天非常累的情況下,孩子已經煮了香噴噴的菜等著他們。

 

董永賣身葬父之故事想必大家已耳熟能詳。父親離世,但董永沒有錢安葬父親,於是就賣身為奴,得錢葬父。反觀我們,從小習慣了依賴父母,也沒有想過要為父母分擔事情,更不用說為父母犧牲。相信父母希望接收到的是生活上的真情流露,而不是假情假意。真誠樸實的愛,往往比花言巧語更能打動人心。

 

作家辛夷塢曾經說過:「我想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能與時間對抗的才是真情」。我相信,只要我們彼此之間的愛是真實的、發自內心的,那無論我們將來有多久沒見面,我們也會無時無刻都想念著彼此。我們必須每一天關心父母,而不是突然在某一天表現孝心。這不是真正的孝,而是虛假的。正所謂「親情,是付出不是收獲」,而為人子女的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日子,盡力孝順他們。


評語:本文頗善引典及反問修辭,有助加深讀者印象,效果不俗。惟本文重中華傳統文化之「孝」道,如全文起首及文末能改引經典之論,當更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