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優異獎>: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

文:傅超雯(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陳震夏中學二年級)

 

有句俗語「百善以孝為先」,在古代,就把孝當做了第一位,由此可見,「孝」是非常重要,所以孝順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人要學習和遵行的。

 

我支持「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孝在乎樸實的行為和敬意,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的花哨形式。我認為只要時刻惦記著父母,多陪伴父母,才是真正孝順的表現。因為,用物質去滿足父母只會讓他們高興一瞬間,可是,如果用真實的陪伴呢?每天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看著父母笑,看著父母生氣,不要等父母哪一天不在了,再後悔莫及。

 

為什麼孝順父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呢?從小就受爸爸媽媽撫養成長,直到我們長大成人,他們付出了這麼多汗水,若是我們不懂得即時感恩來孝順他們,等到他們老了,便留下了遺憾。在有一首現代有關親情的流行曲,歌名是「孝敬父母」,歌詞是:「孝順是疼愛,相信是祝福,孝敬就是幫父母,忙忙家務下下廚。瓜果梨桃,能給父母嚐嚐鮮。」這句歌詞表達了其實孝順很簡單,無非就是幫助一下做家務,替媽媽做飯,買一些水果給父親嘗嘗。孟子的名言:「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意思是只有孝順父母,才可以排解憂愁。還有出自莊子的名言:「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意思是侍奉自己的親人,無論在什麼地方均可以使親人感覺安定,是孝順的最高境界。孝順其實很簡單,不管在何處,都應該時刻惦記著父母。

 

我們該如何孝順父母呢?雖然我們還小,還未成年,但是哪怕是掃一下自己的臥室、洗一次碗,給父母捏捏肩、揉揉腰,在爸爸媽媽疲勞時端上一杯水,父母也會很感動,只要讓父母露出笑臉就可以了。在二十四孝故事裏面的「鹿乳奉親」的鄭子,因為父母想吃鹿乳,他便身披鹿皮,混到鹿群裏取鹿乳。怎料獵人把他當作真鹿,要拿弓箭射殺他,他便解釋,獵人才知道,便對他大加讚揚。在現代,我國著名文學家魯迅是一個孝子,從小就擁有一顆孝心。少年時,為了減輕母親的壓力,主動承擔起典當舊物和為父親請醫買藥等責任,為了母親愉快,魯迅特意邀請演員來家裏唱戲。其實,孝順父母不用很大的舉動,不用浮誇的語言,只要小小的行動,愛就在言行中流淌。

 

我們為什麼要孝順父母呢?父母不只是給了我們生命,供我們吃、穿、住、行,更重要的是父母給了我們無私的愛,我們想想,每次生病時,是誰照顧我們的?是父母!孟郊的《遊子吟》中,慈母用手上的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新聞也曾報導過,一個女孩子為了報答爺爺對她小時候的養育之恩,她便辭職並二十四小時不離身的照顧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的爺爺。

 

我們要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