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組 二等獎>: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

文:梁悅甄(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二年級)

我遠道而來,站在你的虎盤身軀,貼著你的滄桑靈魂。你在崇山峻嶺之間綿延,宛若一條聳立在青林黃土間的騰龍,縱使雄鷹從蒼穹鳥瞰,你無窮無盡般的長遠仍不足收斂於它雙瞳之內;縱使經歷了無數硝煙戰火,你的石塊卻依舊堅硬質地,光陰或戰火褪去的傷痕依舊生輝。

芸芸眾生都在無限感慨你的宏偉,卻忘了留意你那千古世事。

歷史的書卷永遠不會抹去千年前的秦朝,秦始皇暴戾,百姓水深火熱,無數人被迫晝夜不停地修築你的身軀,不是因為修建你就能國泰民安,政通人和,而是維護嬴政在這江山的地位。我想你不會忘記,多少無辜男子因你離家未歸,畢生年華墜入你塊塊巨岩,命喪黃泉後的骸骨灰屍湮沒你身軀下;我想你不會忘記,多少家庭因你支離破碎,多少新生垂髫因你而成孤憐;我想你更不會忘記,那位哭斷你的孟姜女,在範喜良累垮在你身下後,悲痛欲絕,哭了三天三夜。輕踩在你身上,如同昔日靈魂仍在抽泣;如同昔日殘暴仍在演繹。

自然,我們只是從先輩口中得知當時日子的清苦,從書中得知當時生活的艱辛不易。可我們未曾經歷,對我們而言,或許是一段可以笑談的歷史。可對當時人而言,是一段包含艱辛的血淚史!那是一個被苦難淹沒的時代,但那些蘊藏著的不絕不滅之心,成就了繁榮的漢朝;成就了更好的中國。

「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一句簡潔的詞其中卻涵蓋了諸多雄心壯志。「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讀到的是神氣爽朗,是語言也無法掩蓋的豪情壯志;是對和平的敬畏、是對嬴政糟蹋文化的痛斥;是烙印在骨子裏的傷疤,時時隱痛喚醒我們珍視的心。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秦朝以除暴安民而統一天下,卻走向腐敗、衰落,繼而滅亡,歷史素來都是由群眾書寫的,歷代王朝莫不是因百姓的呼聲而崛起,又因站在百姓的對立面而滅亡。回顧歷史,能夠取得一個個勝利,依靠的正是群眾的力量。如毛澤東同志強調:「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也正是靠著秦朝百姓的力量,群眾推翻了秦朝。而他們對時代的無奈、對人世的掙扎,儘管無法發光,卻帶著餘溫,感染後世。

於千年過後,城牆依舊,而人不同,細撫你殘留的痕跡,垂聽你恆久的歷史。離開之際,只剩下揚起卻又落定的塵土,來埋葬這些過往。


評語:以擬人法寫萬里長城,借秦皇下令舉國修築、孟姜女哭長城等典故,回顧長城的滄桑經歷。文末提出,長城本應為保護秦國人民而建,卻因此造成大量人民傷亡,最終秦朝反被群眾推翻,可見「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此描寫令文章更有深意,發人深省,有言盡而意無窮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