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優異獎>:國畫——中華之國粹

國畫——中華之國粹

文:白晨曦(觀塘官立中學四年級)

 

遠在文字還未被發明前,畫作已經存在。中國傳統繪畫大約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多以彩陶形式出現。經過幾千年的歲月,中國畫作的體系逐漸成熟,並衍生出不同時代風格各異的作品。作為琴棋書畫四藝之一,國畫所包含的不僅僅是不同派系的畫技氣派,更是匯合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風貌及人文思想,極具民族特色,有極高的文化價值。

 

在種類繁多的國畫之中,我尤其鍾愛於水墨畫。水墨畫的色調以黑白為主,偶爾添上色彩作點綴。文人墨客以吟詩作畫為樂,十分講究畫作的「氣韻」。水墨畫不拘泥於所繪之物的形象細節,反而注重意境的營造及自然之美態。中國著名的水墨大師多不勝數,而齊白石先生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蝦》被譽為中國水墨四絕之一,僅用淡濃不一的寥寥幾筆,便塑造出蝦的晶瑩剔透之感及其栩栩如生的神韻,盡現東方特有的素雅淡然之美。他如是說:「欲立藝者,先立人。」作畫者的涵養學識能於畫作中透露出來,因此倘若作畫者品德不正,即使有再高超的畫技無法讓人心悅誠服,可見當時人們很是重視道德價值觀。

 

除講究畫作的神韻意象外,中國人同樣將嚮往聖人高尚品格的思想投放到畫作中,不但顯現了中華文化特有的委婉含蓄,亦蘊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古人按照一花一木的特性賦予它們超越本身的意義。作為感物喻志的象徵,遠近聞名的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向來是歷代文人雅士鍾愛的詩畫題材,多用於自喻高潔之士和詠志。而在眾多花鳥畫中,最能打動我的則是畫梅。「不與群芳爭絕艷,化工自許寒梅」正是畫中梅花的寫照。幾支單薄的枝幹分岔交錯,淡淡的紅梅迎寒而開,面對霜雪侵襲仍傲然不折,勾勒出梅花不屈不饒的形象。畫面淡雅而不空泛,畫旁留白位置再題上一首詩,盡顯高潔淡泊的意境。

 

與追求筆墨神韻、畫風清新素雅的水墨畫相比,風俗畫似乎增添了一點民俗氣息,更貼近平民百姓的生活。中國風俗畫的起源可追溯至漢代,其形式多以描繪社會實況和平民生活,常出現在壁畫、帛畫、畫像磚等作品上。由於風俗畫重於寫實,畫風細膩,各個朝代的社會習俗和人民生態都絲毫不差地被畫師呈現出來,因此考古學家可憑藉探索畫中的場景,順著蛛絲馬跡,尋回各朝那段已逝去的輝煌歲月。而我們作為現代人,雖無緣見識過去的唐宋盛世,卻也能從一幅幅「時代的縮影」之中感受當朝百姓的生活氣息。

 

宋代以來,風俗畫迎來了鼎盛時期,創作日益繁增。舉世聞名的《清明上河圖》便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鉅作,畫作全長五米,精確地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繁華熱鬧的市井風貌。繁雜的景物與人物配合得宜,構圖緊密;人物的服飾各異,神態生動,活靈活現,觀賞此畫宛如一場視覺盛宴!畫中記錄的節日集會、買賣交易、畜牧放牛、划船捕魚等人事活動皆展現了宋人的城市生活面貌,使人有如身臨其境,置身於宋朝盛世的民間之中,讓人不由得感嘆這陌生卻又熟悉的文明。

 

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自成一派的體系及其作畫方式本已是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化瑰寶,然而國畫所展現並非只有如此。作為傳承文化的載體,國畫不但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更將一個又一個朝代的故事留予後世發掘。不僅如此,國畫亦淡化了古今的距離感,讓我們在發展迅速的時代仍能重溫昔日的歷史面貌。由此看來,這般寶貴的文化厚禮,屬實應當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