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三等獎>:遊「詩」妄想

遊「詩」妄想

文:羅倩盈(聖安當女書院三年級)

 

為什麼我們現代人要讀古代的詩呢?有什麼意思嗎?有什麼好處嗎?我著不明白。今天背默唐詩,我背不出來,老師就把一本《唐詩三百首》塞給我,叫我把整本抄一遍,抄完有甚麽用呢?我不知道,反正抄完了,我也不會懂。

 

我照著老師給我的這本《唐詩三百首》,抄完一篇又一篇,但很快我就倦意來襲,就這樣我趴在書上,睡著了⋯⋯

 

不一會兒,我就被一陣又一陣的蟬鳴聲吵醒了。奇怪,明明我在圖書館罰抄《唐詩三百首》,為什麼會有蟬鳴的聲音?而當我一睜開雙眼,就被眼前的景象驚掉了下巴。不知在什麼時候,我從學校的圖書館,穿越到了廣闊的田野,而我,正坐在綠油油的草地上。我揉了揉眼睛,想確認自己有沒有看錯,但這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

 

正當我目瞪口呆之際,耳邊突然傳來一把男聲,「你好,歡迎來到詩中的世界。」我身旁不知何時竟站了一個人!嚇我一大跳!「不用害怕,我就是這詩中世界的管理者,來自異世界的人,就是我召喚你來的。」眼前這位穿著古裝的老伯微笑著說。詩中世界?召喚?我對古詩一點兒興趣也沒有,為什麼要召喚我到詩中的世界呢?難道⋯⋯又要我背詩?老伯好像知道我在擔心什麼,說:「不用擔心,我是請你來詩中世界作客,遊玩一番的。」接著,他便用手指了指我前方的位置,那是一大片的稻田,烈日之下,一位赤裸上身的農夫正站在田裏犁田,儘管他熱得汗流浹背,汗水一點點地從身上滴落田裏,皮膚都被曬傷了,他拿著鋤子的手卻始終都沒有停下。

 

「此情此景,是否覺得格外的熟悉?」經老伯這麽一問,不知怎麼的,我腦海竟然浮現出一首詩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

 

我很自然地朗誦了起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我之前明明怎麼背也記不住的詩句,此時此刻,我竟然把它完整背誦了出來!

 

「看來,你已經開始體會到詩中的意境了。」老伯欣慰地說。詩的意境?那是甚麽?老伯接著解釋:「每一首詩,都有著它獨一無二的意境,詩人將他親眼看到的、親身感受到的以及自身的情感相互交融並融入詩的每一句和每一個字當中,所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原來⋯⋯難怪之前我怎麼都看不懂古詩詞呢!那麼,這裏難道就是⋯⋯「這裏就是唐朝詩人李紳的《憫農》。」老伯說。我不禁佩服古代的詩人,不似我們現代的文章,長篇大論才能夠表達當中的意思,中國古代的詩人,只需用短短幾句、寥寥幾字,就能展現出當中的道理,引人深入地思考和反省。

 

「不如我再帶你去看多一首。」老伯說完,一道白光一閃而過,轉眼間我們就站在一座高樓之上。向遠處看,是一望無際、連綿起伏的山丘,往下看,則是一條正在奔騰咆哮、氣勢洶湧的河流,再看遠些,就發現這條河在盡處轉折而東向,並且流歸大海。這令人震撼的萬里河山,莫非這也是詩中的世界?等等!高樓、群山、河流⋯⋯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我今次終於記得了!這裏就是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這位詩人竟然把這錦繡山河,統統收進了他那短短的幾句詩中!單是一首詩,就讓人感受到了非凡的境界!

 

「看來,你已經懂了!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中國的古詩,著重的並不是句式長短,更不是繁複的文字。它所著重的,是以精簡的文字,所展現出的畫面和情感。相信今後的你,也會懂得如何去欣賞詩句了。」老伯說完,刺眼的白光再次閃過,我也從夢中醒來。

 

我看著手中的《唐詩三百首》,心裏滿滿是對中國文化的讚嘆,我終於明白為何現代的我們要學習古詩了!詩,其實就是我們現代文學的祖先,是發展中國文學的重要一環。通過詩,我們可以了解當時的人的思想和社會狀況,幫助我們了解歴史,讀了詩,也能受其啟發,明白更多的事理。詩,國粹也!


評語:以夢境引出古代詩主題,表達清晰,具想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