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三等獎>:論孝

論孝

文:鍾雪盈(棉紡會中學四年級)

 

俯仰中華上下五千年,筆墨紙硯、唐詩宋詞、京劇、崑曲……五千年文明的薪火相傳,為華夏兒女留下了璨如星河的寶貴文化財富。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詩意中國,源遠流長,與時光作伴,聽世紀迴響,一起走進經典,一起傳唱經典,與萬物生長的世界分享,乘著歌聲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歡,相遇生命中的那些美好的時刻,品味命運跌宕釀造的情感,讓中華文化展現永久魅力,讓古今詩詞唱響時代殿堂。

 

中華文化經過幾千年的歷程,能夠流傳至今的當然都是精華,我最深印象的無疑是儒家常説的「孝」。百善之舉,孝義爲先,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讓我們擁有了可領略多彩人生的生命,作爲子女焉能不孝?父母,乃賜予我們身體髮膚之人,無怨無悔地把我們養育成人,更是我們的首位靈魂導師。古人云:「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孝養父母是身為孩子應盡的本分,也是華人傳統美德。然而,在這社會功力至上的時代,許多兒女常以工作繁忙爲由,並不願意抽空陪伴父母。試問,我們應該如何孝順父母呢?

 

「黃香溫席」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小學老師在課堂上也滔滔不絕的稱讚他的事跡,希望我們像他一樣,孝可以從小事做起。這件事也成為了我對「孝」的最初認知。那天上完課後,我回到家拿起扇子在床邊照葫蘆畫瓢,右手拿著扇子搖動手臂,一陣陣風落在席子上。不過搖了幾分鐘罷了,我的手臂累的頂不住,便結束了這項練臂力的運動。第二天早晨,我問父母:「有沒有覺得昨晚的席子比以往的更涼一些?」他們的答案不容置疑是沒有的,我懷著失落的心情,並決定放棄這個既費力又沒「孝」果的舉動。

 

我記得電視上曾播過一個感人的廣告:一個眼睛大大的小男孩,吃力地端著一盆水,天真的對著媽媽說:「媽媽,洗腳!」就是這樣一個廣告,持續熱播了好幾個年頭,動人的原因,不是演員當紅,而是它的感情動人心腑,不知感染了多少天下的有情人。很多人為其流淚,不只是為了那個可愛的男孩,更多的是因爲自己不如那個小男孩,總有許許多多理由不去盡孝。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六旬單親母親獨自死在家中,過了四天傳出屍臭味才被鄰居發現,家裏還有一桌子的飯菜。兒子趕到家裏,看到這狀況,欲哭無淚。這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在」。我們總是覺得還有大很多時間留給我們去孝順父母,可是,誰也預料不到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

 

孝是中華傳統美德,正所謂「孝子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噸灰」,真心孝父母,必然首先知父母,懂父母,然後再以尊敬、誠摯的心,用實際行為表示。現代人不用再守「黃香溫席」的古法,在現代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要自行探索孝敬父母的最佳方法。家家都有不同,要延續古典美舵,兼承載現代之新,確實不易,但正是我們應當盡力的地方,方不枉為人。


評語:選材符合比賽主題,結構有條理,偶有錯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