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三等獎>:書法之美,心靈之傳

書法之美,心靈之傳

文:陳昭文(觀塘官立中學四年級)

 

一筆一畫,一撇一捺,墨水在平滑的紙張上靈活地游走,組成一個個精妙絕倫、令人百看不厭的漢字。這是一門有著深厚文化底藴的藝術,它的神奇之處在於能夠安撫浮躁的心,帶你到書法家的世界遨遊。

 

我們每天都對著漢字,但為什麼從來都不覺得厭煩呢?這是因為漢字有美觀的結構,和諧的比例讓人心生歡欣,堂堂正正、大大方方的外型令漢字有一種君子所有的浩然之氣。在世界各地多個語言中,漢字之所以能夠脫穎而出,就是因為那渾然天成的獨特風骨,吸引無數人為之癡迷。書法,正是把漢字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的手段,它所呈現的優美線條,蘊藏了中國人對美的精神追求之積極。

 

變化豐富的草書、工整清晰的行書、規矩嚴整的楷書,它們來自不同的時代,卻同樣能看出書法家對漢字的熱愛,為這門語言帶來濃厚的色彩。現在我們之所以能看到五花八門的書法技巧,是因為前人積累了大量豐富的書寫方式,書法風格各有千秋,其中前人寄託的情感更是值得深究。後代的人們幸運地發現了這塊瑰寶,繼而發揮,形成了現在的書法。

 

究竟為什麼我們要練書法呢?練書法,實際上是在練心境。這是一門需要長期鑽研的學問,沒有沉著的心是練不成的。現在的時代,我們隨著社會急促的步伐茫然地跟著走,等回過神來,當初那個說著要追求夢想的自己卻早已消失不見,剩下無奈的哀嘆,不勝唏噓。而書法,正是讓你逃離這個浮躁世間的鑰匙,帶你進入專屬於你的空間,在那裏靜下心來,找尋真正的自己。清代的劉熙載說過:「筆墨性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要是隨時隨刻保留浮躁的心境,那寫出的字也無法擁有優美的韻味。

 

書法說容易也容易,說難也難。容易的地方在於,一支軟毫、一點清水、一塊墨、一張紙,便能書寫;難的地方則在於拿起筆時要駕馭得當,人要聚精會神、一氣呵成才能寫得一手好字,這時心境是否沉靜便一覽無遺。書法不只是一種讓字變得賞心悅目的手段,同時給了我們在忙碌生活中停下來好好休息的機會,是浮躁世間的一片淨土。曾經的我也曾學書法,只是那時年幼,尚未懂得書法的珍貴之處,只懂用蠻力去寫,但那時的我又怎麼懂得書法的真諦呢?它柔和亦剛毅;靈活亦嚴謹;流暢亦鋒利,書法是心的寫照。

 

書者,如也,如其志,一個人寫的字能反映出其內心世界,而許多書法之人的心都是堅定而努力的。很多人一提到書法就覺得它既神秘又遙不可及,事實上,書法只是漢字的書寫法則,只依循這個法則用心寫字,在練字上下功夫,字便能好看,甚至並不用提到天資高低。我有時候也在想,是否有一天我也可以鼓起勇氣,不顧一切去堅持一件事,一直一直做下去。在做自己喜歡的事的同時,不僅心靈可以得到慰藉,當時間在生命的長河緩緩流淌時,也能洗滌我們在凡塵之間的雜念和無窮無盡的慾望。

 

在提到中國的特色時,大多數人都關注於其長達五千多年的歷史,而忽略了這個國家底下無數可貴稀有的文化。你說要用什麼代表中國的文化呢?詩詞歌賦?京粵戲劇?還是本文提到的書法?它們都不能完全地代表中國的文化,因為中華文化太廣了,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代表,沒有任意一個可以概括一切。即使是這樣,但是你就是知道,「中華文化」就在這裏,在我們身邊、在生活之間,我們可以感受到它。

 

各式各樣的文化遺產形成了現今多彩迷人的中華文化,書法更是佔了一大席位,它總是有種讓人癡迷其中而不自知的魔力,回過神來自己早已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評語:從書法技巧談到修心,點出中華文化與生活之關係,文句流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