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二等獎>:五千年忠義譜

五千年忠義譜

文:陳寧朗(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四年級)

 

中華五千年,歷史源遠流長。時間長河奔流,淘盡無數英雄豪傑。有多少人,能夠流芳百世,受後人稱頌?歷數史上風流人物,有明君,有梟雄,有權臣,有猛將。最令人注目的,莫過於一群置生死於度外的志士仁人。他們身份地位各不相同,有如關羽、岳飛、文天祥等名臣勇將,亦有如鉏麑、豫讓等刺客之輩,但他們皆能在生死關頭做出使人折服的舉動。驅使他們的,便是忠義。

 

何爲忠?司馬光有云:「盡心於人曰忠。」忠無分對上或對下:有忠於上司,亦有忠於下屬;有忠於國家,亦有忠於黎民。所謂事必躬親,既然承諾辦事,爲何不全力以赴,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人?從古至今,忠臣常讓人五體投地。雖然他們的舉動可能看來固執,看來愚忠,但他們的行爲舉動,已不能從平凡人角度闡釋。屈原身處春秋戰國時代,其時群雄爭霸,戰禍連年。以屈原之才,本可效蘇張之流,改爲他國效力,或抱夷齊之義,遁入山林,成爲隱士,何苦要爲那搖搖欲墜的楚國、那無可救藥的昏君殉國?原因無他,屈原既身爲楚國重臣,便要一心為楚國效力,為百姓服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的忠誠、他的大愛,使他無法放棄楚國,放棄人民。他的錚錚鐵骨,他的忠烈之軀,使他甘願身赴汨羅,以生命換取楚王的覺醒。宋代文天祥被俘,本可以歸順元朝,但他忠於國,忠於民,寧願殺身成仁,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此等豪氣干雲的不巧名句,希冀天下人民永記外族入侵之恥,不忘興復故國之志。他們懷着一腔忠烈,以殘軀撼動歷史鐘磐,無愧於君民。

 

何爲義?義,有愛民如子的君主之義,有忠於君主的臣子之義,還有知恩圖報的朋友之義,更有生死與共的兄弟之義。義,便是恪守道理,處事正當。爲人有義,行事則光明磊落,縱使身歿,亦能萬古長青。所謂「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為義而死,亦可算是不枉此生!在羅貫中筆下,關羽正貫徹了一個「義」字。關羽被俘,降漢不降曹,以保護劉備妻子。曹操愛惜關羽才能,為籠絡他,用盡各種方法。但關羽重義的性格,使他不爲所動,得知劉備消息後,便掛印封金,追尋劉備。曹操亦為關羽的忠義所感動,而不派人追殺他。被困麥城時,面對東吳説客,關羽留下「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毀其節」之辭。他寧可慷慨就義,也不願違背與劉備的君臣之義,可謂「義絕」。小說故事容有點染,但卻塑造出中華民族每人心中的理想人格。他秉持節義,發出萬丈光芒,有如日月皎然。

 

忠和義,更是相輔相成。要盡忠於人,理當遵從道義,方能處事無誤,得到信任。另一方面,為求處事準確,更應該事必躬親,盡心盡力。兩者不可缺一,否則定會招人詬病。呂布武藝當世無雙,但多次弑主,令人不齒。李世民爲一代明君,但光芒如何耀眼,也遮不住玄武門之變弑親的敗筆。後人提及李世民,不免亦為他無視兄弟之義而再三浩嘆。功績再多,貢獻再大,只要做出那一不忠不義之舉,亦會成爲光輝人生的一抹陰影,傳世名作的一點污穢。

 

當我們咀嚼這些忠義之士以鮮血鑄造的事跡時,可能會感到一絲費解:生命只有一次,爲何不珍惜它,包羞忍恥,待他日捲土重來呢?但正所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兩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正是他們重忠義更甚於他們的生命,才能在生死關頭中願意犧牲自己,以踐行心中抱負。這便是人性的光輝:人在無窮的宇宙中,只是滄海一粟,卻能在那須臾的生命中,刻下歷史長河也難以洗刷掉的不朽痕跡,發出耀眼光輝,震撼蒼穹。即使那光彩時刻只有一瞬間,也已經足夠了。誰不想人生中有那光芒萬丈的時刻呢?


評語:選材合題,行文用詞頗佳,結構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