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組 一等獎>:中華文化之美

中華文化之美

文:古芯菲(嘉諾撒書院四年級)

 

何為中華文化之美?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從未停頓般地,在民族中化為川流不息的河流,浮雲白日,晝夜更迭,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只是如河沙般隱蔽地藏在心中,轉化成一種深沉的喃喃自語,鐫刻於方寸之間,富有變化,且永恆、無限制地蔓延、傳承。直到三千年後,河流連接的每一方土地,都會被世人所銘記,它被命名為——中華。

 

我們可以沿著文化的長河,重走歷史,追逐古時英雄們偉大的足跡,尋覓詩詞賦中美麗的韻律,傳唱經典,開拓人生的視野。

 

詩人余光中曾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圓,周長可大可小,圓心無處不在,而半徑就是漢字。」漢字之美,美於精雕細琢的文辭,有「辭家壯志憑孤劍,報國先聲震兩河」的胸懷天下,用詩句造就了不敗的神話;亦有「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豁達開朗,笑著拂去塵埃、重振雄風的浩然之氣;而「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的你若歸來,清風自來;亦有美到不可方物的雅稱,竹月、青蓮、雪青之色,赤子、桃李、弱冠之年,胎仙、舒鶴、仙鳧之靈。其一沙一塵,天地之靈,都獨有稱謂,擁有經久不衰的情懷。從甲骨文演變至今,小篆,工整勻稱;隸書桀驁不馴;行書矯若驚龍;小楷莊重典雅,文字在每一個朝代都留下了它的腳印,是朝代更迭也湮沒不了的精華。如一塊璞玉,承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凝練其中的美總會不時噴湧而出,驚艷眾人。

 

「歲月失語,為石能言。」能言的何止是漢字,亦有古樸珍稀的文化瑰寶。鄉土藝術,民俗器物,為後人留下了鮮活的文化符號,映出了東方獨特的神秘光影,在褪色的光陰中熠熠生輝。如越王勾踐劍,吳王夫差矛,一個代表勝利,一個代表失敗,如今,兩者都成了冢中枯骨,但劍的品格,君子的修養,百聽不厭的傳奇故事,都如印記般不曾腐朽。「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卻在這樣神秘的蜀南,發掘了驚天下的三星堆,縱目面具,太陽輪,神壇,在其中便能觀測到古人對天地人三界的幻想,重現了蜀人的神話宇宙觀。雲岡曇曜石窟,巨佛之首微微抬起,與大地對望許久,六千年過去了,巨像見證了村成國,符成詩,人卻還是人,凝望巨像,仿佛穿越到人類古老的意識深處,無聲地訴說一切的意義。 文物沒有生命卻能使人共情,舊物如人,散落天涯,浮沉千年,淺言初生。

 

文化經典眾多廣奧,卷帙浩繁。文化是歷史的理性,民族的魂魄,而理念之美、學說之妙更是貫穿了中華文化的長廊,如四書五經中有空前的為人處世、待人接物以及教育理念等。儒家「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的以仁德從政之道,亦有道家「無為順時安天下,萬物歸元陰陽中」中周行而不殆的道,相愛相利的墨家,捭闔欲利的縱橫家,每一個學說都有其精妙之處,代表著不同的信念,而這種思想在千年以前便已經形成,且不斷的進步著,吸納著更新的觀點,其深厚的生命力和浩然之氣與時偕進,亙古常新。世事如蒼狗,生命終凋零,極目可不見故土,回首卻望見最初的腳步,古人帶著靈魂離開時間,遺留的思想卻擅自走向永恆,中國優秀的人文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中永遠無法逾越的高峰。

 

泱泱華夏,萬澤芳華,赤子之心,擁護中華精魂,踏遍神州大地,何為中華文化之美?此則中華文化之美。


評語:從漢字、文物談到典籍,選材切合中國歷史文化主題,文辭清麗而流暢,表達手法純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