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築印>:從本地廟宇裝飾解讀張良故事

漢代張良事跡主要見於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留侯,即張良,字子房,祖先是戰國時代的韓國貴族。當秦國滅韓國後,他變賣全部家產,暗中求得力士滄海,椎撃始皇於博浪沙中,卻誤中副車。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張良只得改名換姓,逃到江蘇的下邳躲藏。後來張良成為漢高祖劉邦重要謀士,襄助他平定天下。劉邦讚賞他:「運籌帷幄中,決勝千里外。」(《史記‧高祖本紀》)就是說張良在小小的軍帳之內作出正確的部署,能決定千里之外戰場上的勝負。

大家對張良最熟悉的故事,相信是他在下邳橋上遇上黃石老人(即圯上老人)授以兵書一事了。東涌侯王宮有一幅名為「子房求教」的彩繪圖(圖一及圖二),正是以此故事為題材。畫中有一道綠橋,穿黃衣的張良作下跪狀,正為面前身穿藍衣的、留有長鬚的黃石老人穿上一隻鞋子。老人身後有一童僕,該童僕相信是畫師自行創作出來的。

看看司馬遷對以上故事的描述:張良閒暇時從容地在下邳橋上走走,有一個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子甩到橋下,回頭向張良說:「孺子,下取履!」(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並想打他,但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說:「履我!」(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順道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着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着老人的身影注視着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說:「孺子可教矣,後五日平明,與我會此。」(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裏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說:「嗯。」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去到相約地方,老人已先在,生氣地說:「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麽呢?」老人離去並說:「後五日早會。」(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面)五天後雞一啼叫,張良就前去了,老人又先到,又生氣地說:「又來晚了,這是為什麽?」老人離開說:「後五日復早來。」(五天後再早點兒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出發。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籍,說:「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後十年興。」(讀了這部書籍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跡)老人着張良十三年後到濟北見他:「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說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張良也沒有再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張良一看老人相贈的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覺得這部書非比尋常,經常學習並誦讀它。

及至北宋,蘇軾寫了一篇〈留侯論〉,他認為張良被圯上老人授以兵書一事確實很古怪,如果把老人當作是神仙,也太荒謬了!蘇軾認為可能是秦代的一位隱居君子對張良的考驗,圯上老人的真正用意並不在於授以張良兵書,而在於使張良能有所忍,以成就大事。而劉邦終能打敗項羽是因他有忍耐力,劉邦的忍耐力當然是張良所教導的……

(未完,全文見電子版《文路》)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