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每種文化有各自的特色——鄧凝姿作品展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每種文化有各自的不同特色,但西方文化以往在全球稱霸,這種現狀怎樣影響非西方的藝術家呢?藝術家又怎樣在作品中處理文化身份的問題?或者,我們可以窺探一下著名香港藝術家鄧凝姿(以下稱「鄧」)的訪問,了解有關情況。

「文化身份」是鄧凝姿創作的主題。當被問及她怎樣處理作品中的文化身份的元素,鄧回答:「關於香港的事物是我的主要創作題材,例如早期的文化身份、東西文化的問題,或者現在的『那地方』。與『那地方』相比,以前的題材可能更加適切。『那地方』只是想像的一個地方,以前有關文化身份的創作真的在探討香港人的身份。之後就是東西文化分別。西方文化一向是較優越的文化,在文化上擁有domination,在當代藝術上似乎大家都需要跟隨它的發展,話語權沿著它的歷史,所以我便做過類似的創作。關於香港這個位於東方的文化,文化其實沒有分高低,每個文化有自己的特色,我想表達的就是這個。這次的『那地方』反而少了很specific,特別有關香港的問題,是在一個時代裏人們追求更美好的一些想像。」

藝術路得失參半

鄧凝姿的創作路又是怎樣?鄧說:「我的創作路沒有很特別,都是環繞藝術性的發展,如何建立一個可溝通的視覺語言,亦以香港作為探討對象,相輔相成去創作。在初初創作時沒有商業路徑,也是比較純藝術的創作,忠於自己所做的事,可以說是很自由。反觀現在有了商業的因素,藝術家的career path就可能需要遷就某些主題、市場上的需要,看市場的發展而思考自己可以做什麼。不同於我們這些較早期的藝術家,純粹看藝術歷史的發展去思考自己的創作路向,沒有很針對性、策略性的方向。這種pure path是很自由的,做什麼也可以,不過放在今天便較為輸蝕,因為當你不是跟隨當下的潮流去創作時,人們對你的留意便會減少,而更留意誰賺得更多錢、更出名。現在有很多外在的因素影響著藝術,但以藝術(artisically)而論,以自己想做什麼來說,我覺得我某程度上是成功的,所以我的藝術路算是有得有失吧!」

港人對藝術的參與只停留在打卡

鄧凝姿又認為香港人對藝術了解有多深?鄧回答說:「我覺得香港人是認識藝術的,香港現在也是其中一個國際藝術中心,但我想大部分人還是認為藝術與他們有距離,或者不關心藝術,只當藝術像一件衣服,最喜歡打卡,是一種參與性的活動,但和他們並沒有關係。他們沒法視藝術等同於他們的文化歷史這樣一個嚴肅的題目。當然,是會有距離感的,不關他們的事便自然產生距離感,所以他們的參與只停留在打卡。」

總結來說,鄧凝姿的成功來自她對自己作品的忠誠:她做她最喜歡的事。鄧創作的主題亦對藝術界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文化身份」這個命題有待藝術界的新鮮人繼續發掘!

藝術家鄧凝姿
藝術家鄧凝姿
The Place XXXI 那地方(三十一)
The Place XXXI 那地方(三十一)
The Place II 那地方(二)
The Place II 那地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