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求學點滴——啟發創作靈感的一席話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余嘉揚(香港能仁專上學院中文榮譽學士四年級)

仲夏來臨,風輕雲淡,蟬鳴聲不絕於耳,猛然提醒我在能仁專上學院的學習生涯,即將告一段落。回首這四年求學之路,得到眾恩師的悉心栽培,如沐春風,受益匪淺。

猶記得一年級的文字學課,單周堯教授要求我們憑「反切」拼出一字讀音,其他同學都能一一準確回答,我卻因為不熟悉而呆如木雞,心中甚是焦急不安。所幸老師溫文爾雅,並無責備,更於下課後耐心指導,讓我感動不已,對學院的好感亦油然而生。

整整四年的學習過程,有苦有樂,而最令我印象深刻、難以忘懷的,是一次小組短劇演出。創意寫作科有一項評分習作,要求同學分組撰寫劇本,並演出話劇。我在小組內擔任編劇的工作,除了創作劇本,也要思考故事大綱及主題。然而,我與組員們討論過許多內容,但對於故事主題與發展方向,遲遲沒有達成共識,創作陷入了僵局,劇本也無法動筆。作為編劇,我當時腦袋內只有一片空白,全無靈感,苦惱至極。

因為「靈感空虛」,我組一直訂不出故事大綱,耽誤了不少時間。直到某一刻,才乍然想起謝向榮教授在課上說過:「任何作品,都是建構於前人已有的基礎,方能有進一步的創新,所以沒有靈感時,不妨考慮模仿前人佳作。」這一段話令我茅塞頓開。我一直以為,憑空想像的創作才算創新,才能寫出故事,但這種想法,卻是令我一直苦思不出新故事的枷鎖。縱觀歷來的文學發展,許多作品其實都是建基於前人的成果而成,在傳統中發掘新意。而且不僅文學如是,這套方法放諸四海皆準,所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大概就是這個道理吧。於是,我嘗試尋找一些中國傳統故事的題材,在閱讀的過程中,靈感很快便莫名湧現,得以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劇本,放下心頭大石。

當然,劇本的初稿仍很粗率,經與組員連番討論,集思廣益,發現仍有許多改善空間,最終數易其稿,故事才漸臻完善。完成劇本後,我們便開始正式排練。想不到,我們在第一次排練時,大家已表現得非常投入,盡情盡力去演出這個共同創製的作品,一點也不兒戲。整個小組工作過程認真,大家互相協調,各盡所能,樂在其中。

最終成果演出時,大家緊張不已,因為付出愈多,自然愈加重視。所幸的是,作品得到很好反應,同學們對演出都相當滿意。若果不是老師當初的一席話,要走出「靈感空虛」這陰霾,恐怕需要更多的時間吧?驀然回首,這四年來的求學之路,雖然充滿考驗,但收穫異常豐富,從中不僅能學習知識,更啟迪出人生的智慧。如今畢業在即,這些年求學過程中所經歷的點點滴滴,相信將使我變得更堅強、壯實,無懼人生路上的種種考驗,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