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稿>:乘時代之風 揚文化之帆

泱泱大國,巍巍華夏。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為我們中華兒女留下了多如繁星的文化瑰寶。宮牆內的玲瓏珠玉、民族間的古樸語言、文學中的華彩灼灼,無不是中華文化在熏染我們的心靈。然而,僅有文化的威嚴不足以讓一國文化光彩奪目,還須跟上時代的脈動才能使中華文化充滿生機與璀璨。

文化,以文字而造就,以血脈而相連,以思想而傳承。它可以是一闕詩賦歌辭,婉轉悠揚,蕩漾在古道西邊;它可以是一股血脈力量,深厚綿長,流淌在炎黃子孫;它可以是一泓思想之源,洗滌心靈,滋潤在內心深處。縱然日升月落,春秋更迭,先人的智慧和血汗早已交織成如窖藏的老酒般醇香的華夏五千年文化。從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藝術到殷商時代的青銅器皿,從戰國的豐富帛畫到漢代的多彩雕塑,從唐宋的詩詞歌賦到明清的各類小說,大氣磅礴,質而不俚。如果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那麼將其翻開一看,義理箴言、民間技藝、漢字中醫,又或是傳統節日,則無不讓人歎為觀止。

傳統文化流傳悠遠,因其內部蘊含的不朽精神,代代相傳。那些鑄成民族品格的中華文化潛移默化地融入現代生活,或許有時不被注意,但依舊於無形中指引我們的言行。可這內斂深蘊的中國文化在時代浪潮的衝擊下,在聒噪不已的文化爭鳴中,面臨著漸淡出民族視野的困境。依我之見,要守護文化之根系,必須於當下賦予它新的生命力,使之得到傳承乃至再次發展。

文化傳承是一場永不落幕的熱鬧好戲,可於其中雀躍歡騰,也是一段堅守不渝的負重之旅。君可見李子柒立足於田園鄉野,展現中國傳統農村的質樸生活;君可見歷史所存的各類民族服飾逐漸以漢元素的新形式湧現在世人眼前;君可見以故宮為代表的一系列頂尖博物館推陳出新,借互聯網時代的東風宏揚文物之歷史⋯⋯作為新時期的傳承者,更需要與時並進,展現中華文化的時代風采,讓古老悠久的文明煥發新的活力。

中華傳統文化是華夏民族的精神來源,亦為我們指引前進方向。保育傳統文化,揭開歷史的層層面紗,領略千年之美;發揚傳統文化,傳播華夏的熠熠星光,溝通世界文明。愛之護之而賦活之,敬之傳之而更新之。從個人到國家,都應以守護者的身分,用實際行動令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東風中揚帆啟航,迸發出無限的潛力與生機!

編者按:

歡迎讀者投稿,主題圍繞歷史、文化、藝術;體裁不限;
- 電郵投稿:info@hkccd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