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更「貼地」的生活態度。《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 的其中一章節,就記載了孔子對人倫的見解,至今仍為社會所用: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里仁篇》4:21)

【今譯】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不清楚。既為他們仍然健在而歡喜,也為他們正在衰老而憂愁。」

 【時析】

這是經驗之談。人在年輕時受父母關愛,不覺父母之辛勞,也難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機會。長大後自己做了父母,體察出父母撫養自己的辛苦,發現父母年事已高,正日趨衰老,可能來日無多,便會感受到這裏所說的「喜」與「懼」,當抓緊時間,好好孝順父母。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分,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分。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