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築印>:古時當孝子甚艱難!

大家前往廟宇時,都會看到廟宇中有不少雕塑、彩繪等裝飾,該等裝飾往往達到勸世教化、教育人民的社會意義,而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也是常見的裝飾題材。筆者曾在慈雲山慈雲閣、沙田車公廟、粉嶺蓬瀛仙館,甚至在緬甸仰光慶福宮也找到完整的「二十四孝」故事雕塑或畫作。

「二十四孝」故事在民間廣為人知,元代郭居敬曾編撰《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選》),選輯了二十四位孝子的故事,並為每個故事配上一首詩歌,成為兒童的啟蒙讀物。以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二十四孝」故事,筆者深深感受到古時孝子真的不易做!

魯迅《朝花夕拾》收錄了〈二十四孝圖〉一文,曾對「二十四孝」部分故事作評論。如魯迅認為「哭竹生筍」是否一般人能做到則感到存疑圖一,他恐怕自己的「精誠未必會這樣感動天地」。故事講述晉人孟宗,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冬天裏想喝鮮筍子煮羹。孟宗在寒冬找不到筍子,無計可施下,只好跑到竹林裏抱住竹子大哭。他的孝心感動了上蒼,不一會兒,忽然大地裂開並長出幾根嫩筍來,孟宗趕緊採回去做羹給母親喝,母親喝完後居然痊癒了。[1]其實哭這行動與生筍這結果沒有必然的關係,不是人力所能控制,若然成功,孟宗可謂遇上奇蹟吧了!

此外,魯迅認為「卧冰求鯉」中的孝子「可就有性命之虞了」(圖二)。故事講述晉人王祥生母早喪,繼母有次想吃新鮮活鯉魚,當時適值隆冬冰封河面。王祥卻解開衣服,卧在結冰的河上求取鯉魚。冰面忽然自行融化,兩條鯉魚跳了出來,王祥連忙把鯉魚帶回家侍奉繼母。筆者也同意魯迅的見解,「卧冰求鯉」同樣是奇蹟,不可能實現的,且還會危害孝子性命呢!

魯迅對「郭巨埋兒」故事亦感到「反感」(圖三)。故事講述漢人郭巨家境非常貧困,育有一個三歲的孩子,郭巨母親曾經把自己的食物減省一些下來給孫子吃。郭巨對妻子說:「家裏貧困不能好好供養母親,孩子又分享了母親的食物,何不埋了兒子吧?兒子可以再得,母親沒有了是不能復有的。」妻子不敢違背他的主意。郭巨於是挖了個坑打算把孩子埋下去,當挖到地下三尺多時,忽然看見有一個內有黃金的罈子,罈子上寫着:「上天賜給孝子郭巨的,當官的不得取,老百姓不許奪。」魯迅表示:「最初實在替(故事中)這孩子捏一把汗,待到掘出黃金一釜,這才覺得輕鬆。」魯迅擔心自己父親會仿效郭巨,也因家境困難而把自己活埋!為了養活母親而要殘害自己的子女,這似乎相當不合人性了!

除了以上魯迅提及的三個故事外,筆者認為以下故事中的孝子都不易為……(未完,全文見電子版《文路》)

 

[1]本文表述的「二十四孝」故事內容,乃依據元代郭居敬編撰的《二十四孝》。

圖一
圖一
圖二
圖二
圖三
圖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