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會客室>:香港.尋味

繪本《香港·尋味》的作家兼畫家Alison Hui(下稱嘉賓),早前在灣仔「城邦書店」舉行原稿展,她這個系列很有香港情懷。香港作家黃獎先生作為會客室主持人(下稱主持),專程去探班兼採訪。

主持:香港有很多不同的特色,為什麼重點描寫飲食方面的文化?

嘉賓:可能是因為我喜歡吃東西吧!(笑)其實,香港的街頭小食文化是歷史的一部分,也是香港人的共同回憶。大牌檔、絲襪奶茶、檀島咖啡、維記鮮奶配上沒有菠蘿的菠蘿包⋯⋯我就用水彩及Marker來記錄這些光景,以筆墨留住百年老字號。

主持:民以食為天,的確是受歡迎的主題。

嘉賓:本來,我是想用本地咖啡店為主題的,有很多小店都極有特色,不過,出版社有一個意見,認為這些小店很容易關門,到出版的時候,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境況,建議我做多些傳統美食。所以,我於2018年開始,為不同小店留下倩影,出版這本書,收錄了蛋撻、提子切片蛋糕、紙包蛋糕⋯⋯有傳統美食,當然少不了香港老店:「海安㗎啡室」、有近百年歷史的鐵皮檔「玉葉甜品」及著名的「春回堂藥行」都有!

主持:除了《香港.尋味》之外,妳還出版了這本小誌《All About Tofu》,專門討論豆腐,小誌其實是什麼?

嘉賓:小誌也叫做「Zine」,是一種小規模的印刷品,像一本專題式雜誌,少量印刷,也方便收藏。我希望讓讀者深入了解香港美味背後的歷史,老店創辦人的汗水和趣事。當再次到訪,或享用美食時,能感受製作者的手工跟溫度。

主持:我發現展品之中,有部分畫作被撕壞了,發生了什麼事?

嘉賓:這些是已經結業的老店,已經消逝的老店我們無法捉緊,唯有讓回憶停留。我製作了4個影片作品,內容包含作者跟店舖的個人的回憶,並在已結業的店舖前,撕掉原稿,去表達作者對店舖的懷念及城市化所帶來的無奈。所以,把這些碎片重新拼起來,讓大家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