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論語》中的智慧——「君子不以紺緅飾……」

「子曰……」乍聽起來,大家或會感到恐懼,大呼文言文艱澀乏味,並退避三舍。其實古人所言的,不是古舊死板的說教,而是比我們更「潮」、更「貼地」的生活態度。《論語今譯時析》(耀中出版社,2016年增訂版)* 的其中一章節,就記載了孔子對處世的見解,至今仍為社會所用:

君子不以紺緅飾,紅紫不以為褻服。當暑袗絺綌,必表而出之。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黃衣狐裘。褻裘長,短右袂。必有寢衣,長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喪無所不佩。非帷裳,必殺之。羔裘玄冠不以吊。言月,必朝服而朝。

(《鄉黨篇》10:6)

【今譯】

君子不會用黑色為衣服的領子或袖口鑲邊,不會用紅色或紫色作日常便服。夏天,在室內只穿汗衫,但出門時一定加穿上衣。黑色的衣服配羊皮,白色的衣服配鹿皮,黃色的衣服配狐皮。在家穿的皮衣比出門所穿的長一些,右手衣袖短一些。睡覺一定蓋被子,被子的長度是身高的一倍半。用厚毛狐皮做坐墊。除了參加喪禮,沒有什麼玉器不佩戴。除了上朝祭祀的禮服,其餘衣服總是剪斜幅縫製的。參加喪禮時,不穿黑羊皮衣,不戴黑色的帽子。每月初一,一定穿着禮服去朝拜。

 【時析】

孔子對穿衣的禮儀十分講究。什麼天氣、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要穿什麼、如何穿、如何配搭,都有規矩。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繁文縟節,過於束縛,但將這段說話中的具體內容放在一邊,想想其背後的立場,其實亦有一定的道理。強調個性、追求自由,並不等如穿衣就不用考慮場合、時間、對象等因素,在恰當的場合穿恰當的衣服,是對人對己應有的尊重,亦是成熟、智慧的表現。

*《論語今譯時析》增訂版:以中英雙語出版,內容除了附有註釋外,並設時析部分,透過現今的生活事例及中西文化觀點的比較對照,從多角度詮釋儒學的菁華部分。書中輯錄了《論語》140則,代表儒家核心思想,從反求諸己的「為學」、「修身」等主題作起始,逐步推至「處世」之道,最後以「生死」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