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會客室>:施仁毅:「書靠包裝!」

《文路》繼續邀請了香港作家黃獎先生作為會客室主持人(下稱主持),訪問豐林文化創辦人施仁毅先生(下稱嘉賓),暢談書籍包裝:

主持:仁哥,今次約你,特別想請教關於新書包裝的秘訣。

嘉賓:你看我手上這一本,好朋友吳文芳先生送給我的書,封面上印有「我的讀者都是很聰明的人,施仁毅是個實例」的字樣,是不是印象深刻?其實,他只是印多了一個不同的書腰,他是廣告大師,但懂得用花心思去打動讀者!事實上,在現今香港的出版市場,由於市場不大,出版社通常不會打廣告,於是,書的封面包裝就成為了唯一的宣傳工具。

主持:怪不得,近年的書籍,有點精品化的趨勢,常常見到豪華的包裝。

嘉賓:豪華不一定的重點,最重要的,是要準確的表達出書的性格和內涵。我有一個3秒到30秒的理論:來到書店,在新書展銷架上,有林林總總的選擇,新書只有3秒鐘的機會去吸引讀者;當讀者把書拿起來,你又只有30秒的時間去介紹自己的特色,所以主題要非常清晰。

主持:同意,就是不能貪心,同一時間,不能說太多東西的話。

嘉賓:像我這本《倪匡老香港日記》,就是一個整體的概念。封面不複雜,背景是荔枝角道的「大世界戲院」,當時上映由陳寶珠主演的《六指琴魔》,正是由倪老的小說改編。書的內容,本來是倪老的散文集,但我們用日記形式來編排,和香港的歷史拉上關係,讓讀者很快就掌握到這本書的脈絡。

主持:這本書出版的時候,我也很有印象。我還留意到,坊間有很多不同形狀的設計,相信也是為了吸引讀者而創作的。

嘉賓:其實,包裝設計,也不一定要古怪,我更重視讀者的感受,例如頁數多的書就要用輕磅的紙,諸如此類。太特別的書度(指書的大小和形狀),會導致不少麻煩:發行時會容易損耗;在書店的書架上會難以展示,讀者買了回家,又不方便在書櫃上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