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誌>:藝術品:一種心靈交流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 通過攝影,識別我在世界角色中隱藏的品質,
更能從中理解我的真實,並表達我對世界的詮釋。

早在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人文主義者、詩人和理論家等已指出藝術家要「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但並非為了迎合觀賞者,而是藝術家與觀賞者之間的一種交流。

達文西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每人看問題的方法、視角和感受都不一樣,而藝術家亦是一個普通人,容易被自己的作品矇騙,所以若要更上一層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其他人為自己指出問題和意見。這過程對藝術家來說,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觀賞者不僅是被動的接收者,即不只是尋解作者的創作意念,也是藝術作品的參與者,因有時作品的最終完成是由觀賞者來實現的。

儘管有些藝術家不願意明確地表達這交流在藝術作品中的重要性,但在無意識動機的觀點來看,藝術家潛意識會把這樣的交流當作優化創作的目的──要激起觀眾內心一種情感。

有交流就會有千百樣觀點。通過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表達一些個人看法,甚至有系統地闡述自己的見解並非壞事。

我相信只有藝術才能點著我們內心的「真、善、美」,並引領我們到達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但我們更要留意藝術的對立面,必須時刻警惕著,不要掉進「虛偽、邪惡與醜陋」的空間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