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紡織城》拆遷中的生命長度

電影《紡織城》簡介:

由2007年陝西省西安市紡織城拆遷項目啟動,王楊導演開始了長達8年的紀錄歷程。影片雖然叫《紡織城》,但故事主要圍繞個體展開,以小見大:鏡頭聚焦在兩位退休紡織工人張武旗和相彩鳳的家庭,帶出拆遷過程中城市興衰和人情冷暖,最終回歸思考生命個體的意義。

傳統家庭結構與現代觀念的衝突

上一代人還是信奉父權,可是新一代有了男女平等觀念。主角張武旗老人的兩個女兒覺得分房產也應該有她們的一份,不能只有兒子繼承。而另一位主角相彩鳳老人是這村村長,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女兒,與兒子、媳婦及孫女同住。媳婦是紡織廠的紡織工,兒子是維修工。對於房產分配,相彩鳳老人傾向把一套房子分給從小體弱多病的小女兒,一套分給兒子和大女兒。可是媳婦不願意,認為家裏條件並不好,應先分孫女一套,供她讀書。相彩鳳老人和兒子認為「媳婦是外來人」,沒有話語權,在家裏也沒有地位,所以分配財產的事情,還輪不到她開口。於是,媳婦帶著女兒回娘家過年。經過家庭一系列矛盾,最後,大房子分給兒子,小房由兩個女兒平分。

可見,傳統家庭結構變化,不再是父母之命、丈夫之威,而是媳婦當家,女權在慢慢滲透。父權意識雖存在,但實際權利逐漸消亡。

張武旗與其老伴
張武旗與其老伴
相彩鳳
相彩鳳

生命最後意義「活一天算一天」

片中,最讓人深思的就是老年生活。張武旗的老伴癡呆且行動不便,上下床也要依靠攙扶。每日除了固定時間散步,其他時間都在床上度過。子女打算送母親去養老院,但他放心不下,於是由自己照顧。然而,他自己也有腦萎縮,時常走路跌倒,漸漸失去行動力。張武旗老伴在2014年離世,紀錄片現在放映著關於她的故事,而她早已不知人事。

這一代人是隨著紡織城一起成長、興盛,到最後隨著紡織城衰落。紡織城的命運是被改建,卻遇上無限期的停工。只要有資金,這處未來或許可以再現昌盛。但在生命的長度中,縱觀人的一生,除了病痛帶來的折磨,剩下的只是對死亡的害怕、孤獨,以及無助。若再遇上子女不孝,那可真的是晚景淒涼,成了「活一天算一天」的多餘,等待著油盡燈枯,沒有人真正理解和關心他們內心需要什麼。通過他人看自己,我們一生能抓住的究竟是什麼?

這部影片通過兩個家庭為了房產繼承和搬遷利益最大化,衍生出許多糾紛。誰知,最後地產商資金鏈斷裂,造成無限期停工,新樓盤成了爛尾樓,至今還是如此。他們的希望變成幻影,不僅失去本有的家園,而且應有的賠償也無法兌現,只能租住過渡房生活。為了獲取賠償、爭奪家產,不惜代價傷害情親,而付出的一切最後卻付諸東流,多麼荒誕的現實!

整部影片基調沉重,貌似充滿絕望,但正是這種絕望帶給人思考,在生命有限的長度中如何活著,也算是另一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