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物語>:勤奮和樂於勞動是一種美德

#25 是日放映(2022年1-2月號第25期)

文:周慧儀老師(香港教育大學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項目經理)

由好動說起

人是萬物之靈,同時亦屬動物,故有動物性,即人本來就有好動的特質,愛跑跑跳跳,又愛動手摸摸與製作,喜歡親自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除了身體四肢的活動外,人亦愛腦力的活動,熱愛探索世界,動動腦袋去學習新知識和新技能,所以,要知道:人的「好動」本性確實如此!

勤勞的意義

兒童喜歡笑,喜歡玩,喜歡幻想,
兒童喜歡叫,喜歡跳,亦喜歡誇張,
好奇心強烈,創造力無限,喜歡親身去動手試!

一兩歲幼兒,抓起了調羹,便要「自己吃」;
三四歲幼童,梳理頭髮時,總要「自己梳」。
在遊戲當中,兒童積極參與,玩得樂透喜孜孜,
有趣的活動,由手指尖開始,動手做事長新知!

五六歲孩子,學習自理、自律,自己解難;
七八歲孩子,學習負責、擔當,勤做家務。
從小好學勤奮,精神、大腦、身體都勤勞:
精神活潑,對世界充滿了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大腦活躍,愛聽取新奇的觀點又愛自己尋找答案;
身體活動,如做運動或鍛鍊式勞動也十分有意思。

少年探求「我是誰」,常常尋找「真的我」,
挑戰自我,哭過,愛過,傷過,恨過,勁過,堅持過!
少年立志逐夢,勤奮勤勞,不懶散,無畏懼,迎難而上!
少年自強不息,實現理想,憑熱愛熱情,敢想就要敢做!

培養「勤勞」品德由家庭開始

價值觀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元素。通過家長本身重視的價值觀,進而再給予子女相關的教導和栽培。參考教育局早前向全港中小學發出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通函,鼓勵學校在現有九種首要價值觀和態度,即:堅毅、尊重他人、責任感、國民身份認同、承擔精神、誠信、關愛、守法、同理心中加入勤勞,以培養人們勤奮和樂於勞動的美德。就「勤勞」這價值觀而言,家長朋友們,大家重視嗎?

當父母不重視「勤勞」這價值

家中寶貝小孩子
成了「小皇帝」或「小公主」,
家人溺愛,萬事包辦,沒有好處!
若然孩子時刻受保護或全程獲照顧,
導致極度依賴,後果嚴重,可怕可怕!
或成為家中小霸王,或變成外出膽小鬼,
怠懶無力,處事拖拉,缺乏自信,可惜可惜!

當父母重視「勤勞」這價值

勤勞的孩子,長大了多不怕苦,能吃苦,獨立而有主見,能自律自謀,主動上進,樂於助人,辦起事來能幹而有效率!要培育子女成才,家長應該如何做?

從孩提起,從微細之處開始,為孩子創設條件和情景,創設一個可進行早期勞動訓練的家庭環境,培養孩子的勤勞意識,並建立好動、自理、勤奮、愛勞動的好習慣。

幼兒學走路,摔倒了,不用急忙扶起他。當他四周瞅瞅見無人援助時,或已能兩手支地,撅起小屁股搖搖晃晃站起來。要吃糖果,孩子自己想辦法撕糖紙。口渴了想喝水,想喝果汁,孩子為自己準備。要玩耍,大家先講好規矩,玩完玩具必須自行收拾,放回原處。飯前放置餐具,遞上餸菜白飯;飯後把碗碟端進廚房洗碗盤,分工擦擦桌子,處理廚餘,並把垃圾扔進垃圾桶。著孩子妥善地幫家人把衣服掛上衣架,晾曬後收衫摺衣服。凡此種種簡單的任務和工作都是勤勞的具體表現,絕對能有效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賦予孩子勤勞的雙手,愛思的腦袋

不能小看孩子的動手實踐能力,大人退一步,孩子進一步。由孩子自己試,親身做,從小做家務,多勞動,多思考,賦予孩子一雙勤勞的手,一個喜愛思考的腦袋,孩子定能終身受惠管用。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勤勞這品德便日漸展現出其正能量的一面。因為越勤勞的人,體驗越多,感受越深,不論是成功或經歷挫折,他們也能從中累積寶貴的經驗、知識、技能和智慧。

自強不息,實現理想,正是勤勞的價值所在

人生最怕什麼?最怕的是在我們能夠勤勞的時候,卻選擇了安逸,蹉跎了歲月,放棄了為夢想奮鬥打拼!

要功課好,品學兼優,非勤勞不可!要身體強壯,身手敏捷,成為運動健將,更非配合勤勞的訓練不可!要能歌善舞,能言善辯,琴棋書畫了得,電腦科技達至神級,要成為網絡紅人,或要創一番事業,或要投身公益活動,自然也非勤勞不可!當然,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人天賦品性潛能各異,但只要按部就班,因材適性,人人皆可興致勃勃、自信滿滿地成長,生活得健康、豐盛、滿足,活出人生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