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物語>:疫情下的小學生活

  下筆之時,新冠肺炎爆發已屆兩周年。有人說,Omicron傳播度高但重症較少。記得疫情剛爆發時,大量有關疫情的訊息湧現,真假難辨。經過兩年的「鍛煉」,現時大家應該都比較警覺,不會輕信任何一個訊息。到底Omicron是疫情的尾聲,還是另一場嚴重疫情的開始,民間相信還要等一段時間才有較可信的數據或資訊。

孩子受驚

  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全球城市人的生活均起了重大的變化,很多以往的生活方式均受到考驗。不少人因為長時間抗疫,情緒非常壓抑;也有人過度擔心,長期活在焦慮中。成年人且受到一定影響,孩子們又如何呢?

  聽過不少年幼的孩子,甚至是青少年,對防疫達到恐懼的程度。年輕人的世界都是成年人給他們塑造的,我們都唯恐孩子對疫情掉以輕心,不知不覺中把焦慮亦傳了給他們。2021年開學以來,Omicron未出現之時,疫情大致穩定。不少家長和老師都盡力為孩子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讓他們過一些成長中應有的生活,例如到戶外郊遊,吸收新鮮空氣;或參與正常的社交聚會、在舞台上表演等。沒想到,有孩子在父母提示於戶外郊遊摘下口罩時,竟大哭起來。因為自3歲懂事以來,孩子便被告知脫下口罩很危險。在他的認知中,彷彿地球空氣是有毒氣體,脫下口罩的唯一結果就是染上絕症,最後因無法呼吸而死亡。也有年輕人拒絕參與舞蹈表演,因為不少舞蹈動作,需要在地上滾動,公眾場所的地板實在太恐怖。

  在學校的生活又如何?

  由於所有大型集會都需要取消,早上全校聚在一起唱詩、看同學表演的早會全都取消了。即使部分學校改為直播早會,氣氛跟全校聚首一堂截然不同。部分小一小二的學生,更是從來沒有參與全校集會的經歷,沒有「全校」的感覺和印象。從來沒有在小息時見到高年班的哥哥姐姐來到課室跟自己一起玩耍,教自己認生字,也沒有機會在低年班的課室,協助老師教導學弟學妹排隊及守秩序。

失去童趣

  運動會和學校旅行也都一一取消。沒有踏足運動場跑跑跳跳或玩遊戲,沒有為同學歡呼打氣分享勝利喜悅,沒有在看台上呆半天跟同學一起想辦法消磨時間,沒有學校旅行時長時間坐旅遊巴想吐的感受,沒有學校旅行時下起大雨到處找地方躲,沒有在大草地上跟老師一起奔跑,沒有用自己的小食與其他同學交換小食被拒絕再想辦法,沒有小心翼翼在戶外一起上公廁掩着鼻子喊臭,更沒有在離開場地時離奇地拾到一雙襪子的機會。

  上課時,大家都是面向背地單行坐着,很難理解《同桌的你》、《好朋友》這些歌曲的情懷。許多討論、小組協作及專題研習、分組遊戲等教學活動都沒辦法進行。小息時間短得吵架也來不及,更遑論勸架、重修舊好、絕交,或結識數十位BFF(Best Friend Forever)的經歷。

  正因這樣,老師出寫作題目時,都實在傷透腦筋,學生的生活經歷歸零。這幾年來,除了疫情下的生活,應該都很難再寫出「一次我/同學在台上表演的難忘經歷」、「一次XXX的學校旅行」這類文章。即使有,都是透過看短片獲得相關印象的虛假經驗,或透過模仿課文或憑空想像而來。再不恢復正常,孩子們的小學生涯,一眨眼便要過去了!

  還望Omicron真的是這次世紀疫情的終結,讓我們的孩子們趕快過回一些他們應有的學習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