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食主義>:Never Say Never:電子商貿進化之格局巨變

文:薇言勁(香港八十後港女文青,內容策展人)

「科技對社會的影響」是大學時代跟自己距離遙遠的紙上談兵,皆因那時香港研發的八達通是領導全球的電子貨幣方案,香港人認為地方小,交通便利,生活所需只是一步之遙,網上消費不會流行,電子商貿在香港未成氣候。

教授曾經寄語大家羅文《家變》的一句歌詞:「變幻原是永恆」。

2019年,香港人依然一如以往到實體店舖以現金、信用卡或八達通消費。隨著網絡應用程式 (Webapps) 甚至手機應用程式 (Mobile Apps) 的流行,商家思考客戶的實體消費體驗之外,亦會慢慢思考電子消費模式。有趣的是,商家可能未意識到這是為回應2010年問世的全渠道(Omni-Channel) 概念,為未來線上跟線下互換遊走的市場策略鋪路。

此時在地大物博的中國,皆因居民生活節奏快速,出外購物或用餐需要駕車至少10至15分鐘,故此已開始使用各式各樣的微信小程序或電商平台消費,可以足不出戶,等候片刻,身穿藍色或黃色制服的騎士們便會把訂單內產品安全穩妥的送到府上。電子商貿發展比香港先進8至10年。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和「限聚令」,市民的生活習慣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人人居家抗疫,建立起新的生活習慣,在家工作或上學,叫外賣代替出外用餐,看直播帶貨購物,或者訂網店食材大玩「煮飯仔」,甚至造就了不少網絡廚神,慢慢習慣猶如內地居民使用電子消費帶來的新生活模式。

為減低出外染疫的風險,已經在香港市場出現的網絡或手機應用程式就大派用場。香港人勝在靈活反應快,短時間內掌握如何在一分鐘內彈指之間完成線上外賣點餐,在電視台網店購買生活百貨,在社交媒體做直播帶貨,運用會議軟件辦公或者上課。

「限聚令」嚴重衝擊香港的零售業,同時為新經濟帶來契機。雖然香港人未習慣跨境支付,香港本土未有網紅訓練學校跟直播專用的共享空間,更未有集合直播、支付及物流服務的一站式平台,然而多得香港人強勁的毅力跟適應能力,無論領導市場的上市企業,還是小店老闆都因不能開門做生意而開始向內地網紅學習,齊齊將業務由線下轉到線上。商家本人或者商家邀請網紅(或者素人),在店舖或直播空間做直播帶貨。雖然直播帶貨在香港是新興行業,卻始終是開拓全渠道市場的初始策略。

2021年,香港政府趁推出消費券,推動廣大市民學習使用各大電子支付應用程式。因此香港追回1至2年的電子商貿發展,下一步就是要追平鄰近國家及地區的發展。香港加油!(本文章承蒙香港跨境電子商貿總會內地事務及粵港澳大灣區主席劉永城先生賜教,特此致謝。)

全渠道(Omni-Channel)概念
全渠道(Omni-Channel)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