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中華經典名句——勤勉好學

書法及簡析:羅澄波校長
硬筆書法及書範:陳用博士
釋義與應用: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
教育局修訂

言簡意賅的句子,穿梭古今二千多年,無論是在文學、文化或品德情意層面上,影響力歷久不衰。今期《文路》選了數句關於勤勉好學的名句,讓讀者吸收傳統經典智慧,同時也可欣賞書法之美,多方面領略中華文化的結晶。

【釋義】

全句的意思是:名貴的金縷衣破舊了可以再做一件,而那美好的少年時光,一旦逝去就不再復返了。正如花盛開時,就該及時採摘,錯過了就只能折取空枝。

楷書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杜秋娘《金縷衣》

 【書法簡析】

「書宗於聖,文宗於經」。學草書大多數以「書聖」王羲之的《十七帖》(因第一帖以「十七」兩字起首,故名)作為範本。這作品包含王羲之信札二十九封,瀟灑縱逸、端莊平穩、雍容大雅,兼而有之。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十七帖》

草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
《論語‧公冶長》

【釋義】

「為學」,求學,做學問。全句的意思是:一個人求學(或做學問),要天天努力不懈,否則不是每天進步,就是每天退步。

【體悟與應用】

顧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學家、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所著的《顧亭林文集》共六卷,在第四卷中收錄了二十五封《與人書》。

顧炎武是一位大學者,他談及做學問的態度和方法,值得我們珍視。

要知道,做學問只有正確的方法,沒有速成的方法。古今中外的大學問家,固然天資聰慧,最終還是講究每天的積累,努力不懈,學問的根柢才能深厚。如果一曝十寒,效果便會大打折扣。俗語有云:「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正好與顧炎武的話互相發明。

顧炎武在信中的最後一句說:「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意思是以孔子這樣的聖人,還須努力地學習,現在的人難道不該以此勉勵自己嗎?孔子好學而成聖人,顧炎武好學而成大儒,只要大家肯勤勉好學,天天進步,成功便指日可待了。

23-教育局-3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

顧炎武《與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