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解讀>:比賽遇上魔鬼隊

文:李國凡(資深特許公認會計師,新媒體及傳媒碩士,曾於全球第一品牌企業任職預算會計師,
以及香港藍籌上市公司任職業務分析經理達十多年,並在香港報章及雜誌撰寫親子理財專欄。)

問:「負債循環」越強大,我們與財務自由的距離,便會變得越來越遠,能夠抗衡的力量,就只有「資產循環」。

「負債循環」這一隊有「支出」、「負債」兩個隊員,那麼「資產循環」的隊員便是「收入」、「資產」,這樣說正確嗎?

答:完全正確。在「資產循環」這一隊的運作,就是收入增加資產,資產令到收入增加,如是者形成一股循環,幫助我們拉近財務自由的距離。

換言之,只要「資產循環」隊能夠戰勝「負債循環」隊,財富總值能夠支付我們理想生活所需直至離世那天,便能稱為到達財務自由的終點,贏了這場人生比賽。

問:但是要贏這場比賽並不容易,是嗎?

答:無錯,因為這是一場不公平的比賽。

問:不公平?每隊都有兩個球員,怎算不公平?

答:因為兩隊實力懸殊,甚至可以用「平民隊」對「魔鬼隊」來形容。

問:如無意外,「資產循環」應該是「平民隊」,那麼「負債循環」便是「魔鬼隊」,兩邊的差距真的有這麼遠嗎?

答:不如我們簡單比較一下兩隊球員的實力。

首先是「收入」與「支出」這兩個球員,他們最大分別就是主動性,因為世上只有必然的「支出」,可惜沒有必然的「收入」。如果我們沒有資產,同時又甚麼也不做,「收入」只會停滯不前,毫無寸進。同樣情況在「支出」身上,結果卻是截然不同,只要人還有一息尚存,那麼他仍有衣食住行等各種基本支出。

由此可見,「支出」一登場已經贏在起跑線。

當然「支出」的威力遠遠不止於此,由於篇幅所限,下期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