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中華經典名句——尊重包容

書法及簡析:羅澄波校長
硬筆書法及書範:陳用博士
釋義與應用:招祥麒校長、朱崇學老師、許志榮老師、謝向榮博士
教育局修訂

言簡意賅的句子,穿梭古今二千多年,無論是在文學、文化或品德情意層面上,影響力歷久不衰。今期《文路》選了數句關於尊重包容的名句,讓讀者吸收傳統經典智慧,同時也可欣賞書法之美,多方面領略中華文化的結晶。

 【書法簡析】

草書有今草、章草和狂草之分。相傳草書為東漢張芝所創,而東晉王羲之父子將其弘揚。王羲之《十七帖》更被譽「書中龍也」。此篇取王羲之草書的字形架構,隨筆者己意而書之。

今草/[東漢]張芝
今草/[東漢]張芝
章草/[西晉]陸機
章草/[西晉]陸機
狂草/[北宋]黃庭堅
狂草/[北宋]黃庭堅

草書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林則徐

 【書法簡析】

篆書只有中鋒一種筆法,但足以訓練我們心、眼、手的協調,掌握均勻、對稱、平衡、分布、平正的能力。

王羲之說:「存意學者,兩月可見其功。」即專心學習,兩個月便會見到功效。他更說:「無靈性者,百日亦知其本。」可見只要有良好的學習方法,並專注、投入,每個人都可以學到書法的。

小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老子》第三十三章

【釋義】

全句的意思是:君子儘管不認同別人的看法,仍能包容和尊重不同意見,大家和諧共處。相反,小人就硬要追求別人和自己一致,漠視不同人的看法,結果難以和其他人融洽相處。

【體悟與應用】

「和」是融和、調和與諧和。「同」是統一、劃一和齊一。「和」與「同」,好像是很相似的概念,其實截然相反。

「和」的前提是多樣化和多元性,即彼此共存,容許差異,接納分歧,不相排斥,又各自各精彩。「同」的特點是普遍性和一元化,即消弭個別差異,減少不一致,以達於整齊劃一。

君子指有品德修養的人,他總能欣賞別人優點,接納不同意見,容忍善意批評,不強求別人跟自己一致,與人保持和諧友善的關係。小人指沒有品德修養的人,他會因為利益而迎合別人,附和別人,但實際上卻不認同別人的看法,結果大家面和心不和,無法真正融洽相處。

大家試想想:味道有甜、酸、苦、辣、鹹的調和,樂章有快、慢、疾、徐的和諧,互相配合、調和共融。那是多麼的美好呢!各種人、事、物都可以並行不悖,這個世界才會繽紛多彩。

22-教育局-3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論語‧子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