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歷史年華>:香港風物志的集體回憶(新界)

文: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本期將繼續介紹歷年來新界各區出版的風物志及相關專論,與讀者一起發掘當中的史料價值。就出版風物志的編纂而言,規模和篇幅不但日益擴充,主編和撰寫的工作也邀請歷史學者擔任,運用不少歷史檔案和文獻,包括英國國會文件、香港政府檔案與刊物、年鑑、古籍、縣志、族譜、詩詞、歌曲、中英文報章、碑文、石刻和古今照片,同時也進行實地考察和口述訪問,達致質量俱備,史料價值不容忽視。惟不少風物志已出版多年,實有待進行新的研究和出版。

1. 屯門區

劉智鵬編著:《屯門風物志》,香港:屯門區議會,2003

屯門區位於新界西北部,西倚青山山脈,東靠大欖山麓,北臨后海灣畔。本書共五章,主要內容包括考古文物和名勝古蹟,回顧圍村舊貌與發展、傳統生產方式和生產工具、圍村的建築、漁港及新市鎮的發展,也述說鄉事組織、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書中提供不少古今照片,也附有該區名勝古蹟分佈圖、鄉村分佈圖及旅遊景點圖。

2. 元朗區

馮志明著,冼玉儀編:《元朗文物古蹟概覽》,香港:元朗區議會,1996

元朗區位於新界西北部,範圍包括屏山鄉、廈村鄉、錦田鄉、八鄉、新田鄉、十八鄉、元朗市及和天水圍。本書以中英文對照撰寫,主要內容包括回顧各鄕歷史溯源、墟市之發展、圍村之形成及農村風貌,回憶殖蠔業、養魚業和白米種植的光輝歲月。書中介紹文物古蹟、掌故及軼事、傳統節日及習俗等,內容豐富,書中的舊照片亦有助重構舊元朗的歷史面貌。

3. 北區

梁炳華編著:《北區風物志》,香港:北區區議會,1994

北區是香港最北的區域,由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分區組成,是香港唯一陸地連接深圳市的行政區。本書是十八區中較早出版的風物志之一,主要內容包括氏族及圍村特色(粉嶺龍躍頭鄧族、上水侯族、粉嶺彭族、上水廖族、沙頭角禾坑李族、打鼓嶺坪洋村陳族、沙頭角十約和打鼓嶺六約)、歷史建築及名勝古蹟等,書末附有北區訪古一日遊及北區名勝古蹟分佈圖。此外,可參考《北區文化生態之旅》(2011年出版)。

4. 大埔區

蕭國健主編:《大埔風物志》2007版增訂,香港:大埔區議會,2007

大埔區位於新界東部,由大埔和西貢北兩個分區組成。全書共九章,敘述內容包括經濟、交通和社會發展,討論該區前期教育及鄉村學校、古蹟文物,風俗與慶典,回顧與該區相關的人事,如1899年英人接收新界、抗日紀事、李福林與康樂園,及余東旋與余園等,書末附有訪古遊路線。此外,可參考《大埔傳統與文物》(2008年出版)。

5. 離島區

梁炳華:《香港離島區風物志》,香港:離島區議會,2007

離島區約由二十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主要島嶼有大嶼山、南丫島、長洲、坪洲和蒲台島。本書共八章,述說該區的考古、古蹟、風光景色、風俗及物產的歷史概況。此外,收集與該區相關的詩詞、新詞、歌謠和山水畫,以及介紹歷史掌故、鬼怪神話、風水傳奇、廟趣奇談和寶藏趣談等奇人奇事。

6. 葵青區

梁操雅、羅天佑編著:《葵青──舊貌新顏.傳承與突破》,香港:葵青區議會,2004

葵青區位於新界的西南部,由葵涌區和青衣島組成。本書共八章,內容包括交通基建、社區設施、房屋及旅遊發展等,當中介紹新市鎮發展藍圖、青衣艇戶的徙置過程、客家村落的重建和居住狀況,亦談及荔園和廟宇的史跡,葵青區暫時未有出版風物志。

7. 荃灣區

荃灣區議會:《荃灣二百年──歷史文化》,香港:荃灣區議會,1991

荃灣區位於新界南部,本書出版較早,內容精簡。全書共有十三章,內容除了討論宗族鄉村及人口的遷移、經濟和工商業、教育、醫療、宗教及名勝風景等,書末附有對該區有特殊貢獻的名人傳略,計有楊國瑞、陳永安、何傳耀、葉德範和張煥廷。

8. 沙田區

蕭國健主編:《沙田古今風貌》,香港:沙田區議會,1997

沙田區位於新界的東部,範圍包括大圍、火炭、禾輋、石門、小瀝源、圓洲角、九肚山和馬料水,以及馬鞍山和烏溪沙。本書共七章,主要介紹該區的歷史掌故、山川人物鄉村源流、方物與飲食文化、宗教及傳統文化與風俗等,也回顧客家人的遷移和遷海事件,以及回憶香港淪陷時期的游擊隊。

區志堅主編,彭淑敏等合著:《馬鞍山風物誌:礦業興衰》,香港:沙田區議會,2002

本書是沙田區議會出版的第一本馬鞍山風物志,全書共五章,內容包括古蹟風貌、開礦事業、礦工生活、天主教聖方濟會及基督教信義會對該區礦工的慈惠事業等,敘述了礦業興衰、傳教、社會救濟服務及教育工作的歷史發展。

沙田區議會:《馬鞍山風物誌:鞍山歲月》,香港:沙田區議會,2003

本書是沙田區議會出版的第二本馬鞍山風物志,較前一本馬鞍山風物志收入更多彩色相片。全書共四部分,內容回顧了該區的古舊的礦場、礦山開採、海陸變遷、考古收穫、植物及古建築等。

9. 西貢區

西貢區議會:《西貢風貌》,香港:西貢區議會,2002

西貢區位於新界的東部沿海,範圍包括西貢、坑口鄉郊和將軍澳。全書共五章,內容討論涉及西貢、坑口及西貢離島等,除了介紹介紹該區天后廟、關帝廟的政治和經濟重要性外,也談及歷史遺址、糧船灣蜑家盆菜和泥鯭粥,史料與趣味兼備。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硏究中心編著:《西貢歷史與風物》,香港:西貢區議會,2003

本書共四部分,行政區域的劃分、都市化的發展及鄉村社會的變遷等,歷史討論也著重東江游擊隊,以及抗日戰爭期間興建的西貢及萬宜水庫。書末附有西貢歌謠,介紹本地歌、客家歌謠和水上人的歌謠。此外,可參考《西貢旅遊網》(http://www.travelinsaikung.org.hk)、《將軍澳風物汛——社區重點項目計劃》(https://saikungsps.hk/zh-hk/sps/tko/heritage-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