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人素語>:別再誤解素食

文:江師傅(新派素食的大廚)

2019年的兩場災難:亞馬遜大火、非洲豬瘟,以及紀錄片The Game Changer的發行,讓許多人開始嘗試減少肉食。2020年,接連爆發的澳洲大火、新冠肺炎、禽流感等,使更多人堅定地邁向植物性飲食。或許你也開始想嘗試少肉?卻對植物性飲食世界充滿未知和疑問嗎?有人認為吃素會不夠氣力、缺乏營養等,現和大家分析一下吃素的誤解。

食到無氣無力?

這可能是因為吃素後很快便覺得肚餓的關係。當中的主要原因是肉類一般脂肪較多,消化需時,故肚飽的感覺較持久。而素食的材料一般消化時間較快,故容易出現肚餓的感覺。其實,要是你決定食素的話,不妨多進食纖維豐富的食物,或嘗試少吃多餐,有助延長或維持飽肚感。

不食肉就無營養?

有些人以為不吃肉類便容易缺乏蛋白質,其實不然。豆類如紅腰豆、黃豆和豆製品如豆腐或豆腐乾等,都能夠提供豐富的植物蛋白質;而蛋、奶也是素食者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不過,素食者需要留意鐵質、鈣質、維他命D和維他命B12等營養素的攝取:深綠色蔬菜、葡萄乾、杏脯等均含有豐富的鐵質;豆製品如豆腐、豆腐乾和添加了鈣質的豆奶,便含有豐富的鈣質;奶類和蛋類則是維他命D的主要來源。此外,人體的皮膚會在陽光下自行製造維他命D。而部分穀類早餐則添加了維他命B12。

素食可以減肥?

其實,素菜未必一定健康,因為也要視乎烹調的方法。市面上不少齋菜館的素食物,如羅漢齋及齋鹵味等,由於缺少了肉類的鮮味,所以會使用較多油份或調味料包括鹽、味精和糖來代替肉味,容易導致進食者吸收過多脂肪和鹽份,影響健康。加工的植物性食品就未必有著更好的營養。純素食餅乾仍然是餅乾,植物性雪糕仍然是雪糕,而且有些植物性食品的脂肪與糖的含量比普通的食品還要高。大家選擇素食時,務必注意材料及烹調方法,才能達到健康飲食的效果。

素食者沒有足夠的能量做運動

事實上,不少純素食運動員依然在比賽中表現出非常優異的成績。國際上不乏嚴格茹素的體壇明星,例如奧運會九金得主、美國跑手Carl Lewis、知名網球女將「細威」Serena Williams、曼城球星阿古路、一級方程式車手咸美頓等,他們均以耀眼的成績打破了大眾對素食的迷思。如果你能從素食中攝取到葷食中常見的某些營養素(如維他命B12),也即是說你也獲得可提高運動效能的營養。

素食者的飯菜會很單調?

少吃肉並不意味著沒有樂趣。一旦你打破了「我只有一碟沙律」這種思維框架,並嘗試新的食品選擇和準備,素食食譜可以是千變萬化的。

素食者不能偏食,要留意各種素食材的營養價值,確保攝取足夠營養,再加上適量運動就能維持體格強健。我們不一定要大眾每天吃素,但可以先作嘗試,並花時間了解素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