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還能這樣學習?——雷根斯堡求學記

文:凌越(香港教育大學中文教育五年級)

距離之前去德國雷根斯堡大學作交換生,也有兩年多的時間了。記憶的碎片,逐漸被埋藏在腦海深處。但是總有一些東西,到現在依舊深深地影響著我,其中之一便是他們的學習觀念。

當時我選修了一門英國語言學,授課老師時不時會在課堂上提問。我是習慣了不發言的,但身邊許多德國同學卻十分積極回答。而最讓我驚訝的是,他們不僅積極,還常常回答錯誤!

在香港唸大學時,我的同學很少會主動回答老師的提問。基本上,只有在老師點到他們的名字時,他們才「不得不」說出自己的答案。似乎在大家的觀念裡,「低調」才是正確的。而假如主動回答問題,卻回答錯誤的話,那該多丟臉呀,大家都會嘲笑的!所以在這種「不回答」的氛圍中,我總有一種錯覺,仿佛主動回答問題,便是「異類」。

而在德國,他們是不怕回答錯誤的!老師會因同學主動回答而欣喜,卻不會因同學回答錯誤而生氣;同學也不會因別人回答錯誤而取笑對方。似乎回答錯誤,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在他們的影響下,我終於主動舉手發言了!這讓我每節課都感到更加充實,真是一個奇妙的體驗:當我想回答問題時,內心會生出一股動力推動自己更加努力思考;當老師認同我的答案時,我會獲得一種十分滿足的成就感。所以,哪怕我回到了香港,哪怕已經過了兩年多了,我依舊保留著這個回答問題的好習慣。

我還在雷根斯堡大學體驗了一種我從未嘗試過的上課模式——辯論。千萬不要誤會,那門課不是教你辯論技巧的!老師只是通過辯論的形式,帶領學生探討當下的教育議題。但是,辯論式課堂真的能學到知識嗎?

在真真切切地辯論了兩場後,我發現這種模式真的可以學到知識,甚至比我以前上的那種「老師講,學生聽」的課,還要深刻得多。老師在開始時會挑選若干教育議題供同學選擇及準備,並會為每個議題安排兩節課——第一節課由老師簡介該議題,而第二節課則是真正辯論。

不要以為辯論比寫論文要容易!同學為了找出有利於己方的論據,往往需要看許多論文,提取重要觀點,所參考的資料可能比寫一篇論文需要的更多呢!然後,他們還要組織和鋪排論據。

正式辯論開始了!正反方各自拋出的觀點在不斷摩擦碰撞,一個議題的利弊都被完完整整地展現了出來。平常上課,我們未必能這麼全面地剖析一個問題吧?辯論所帶給我們的知識,真的比常規課堂要多得多!倘若沒有這次交換經歷,我可能不會知道,原來一堂課,可以這樣上!

我想,在德國交換的經歷與旅遊經歷最大的不同,便是我對這個地方的認識不僅僅停留在食物和風景層面,它還讓我知道,這個地方有我未曾體驗過的學習方式。食物的滋味和風景的秀麗,我已記不清了;但是他們的學習方式,依舊影響我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