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解讀>:死亡的支出

文:李國凡(資深特許公認會計師,新媒體及傳媒碩士,曾於全球第一品牌企業任職預算會計師,
以及香港藍籌上市公司任職業務分析經理達十多年,並在香港報章及雜誌撰寫親子理財專欄。)

問:上次簡單介紹了「收入」的三種分類,還有借助「收支表」、「資產負債表」來了解「收入」的本質,餘下的便是「支出」,是嗎?

答:無錯。

首先我們需要釐清支出的定義。

一個人為了得到某樣物品或服務時,所需成本就是整體付出的「代價」,例如某人花了兩天時間來排隊及付出9,888元才能買到一部全新的智能手機,換言之,對於這個人來說,得到這部智能手機的代價,就是消耗了生命中的兩天及9,888元。

但是在討論個人理財方面,支出的定義只會限於「金錢的代價」。

問:支出也可與收入那樣簡單分為一般支出資本支出特殊支出三大類嗎?

答:可以,一般情況上述三大分類已經足夠,但是因應分析及管理所需,也可將支出作出不同分類。

資本支出較易理解,付出金錢之價值所得的資產,除了能有轉售價值,或可帶來資本收入,如房屋、股票、債券、車、畫等,而且能夠保存一年或以上,否則的話一律當作一般支出。

一般支出就是個人日常生活不能逃避的開支,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支出;租屋的房租是支出;家傭的薪金是支出;銀行貸款的利息是支出;電費、水費、煤氣費是支出;睇戲、唱K、入場聽演唱會也是支出;去主題公園遊玩、去英美澳加台灣日本星馬泰旅行是支出。即使離世也逃不過支出的魔掌,墳地棺材殮葬鮮花紙紮火化的費用也是支出。

問:人無法控制死亡,為甚麼殮葬費不算特殊支出?

答:特殊支出是屬於一些偶然、未能預期,在短期(甚至長期)內也未必再次付出的費用。但是人無論賢愚忠奸,終有一死,這是必然發生的事情,這些支出毫不特殊,因此不少人早已預備了這筆死亡的支出,稱為「棺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