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一:線上專題講座

《歷史文化學堂——香港街道紀行》

👨‍🏫活動一:線上專題講座

 

講座內容

日期及時間

1

彭淑敏博士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從香港街道史看城市發展與華人生活

重溫:https://youtu.be/QYH0dfdyA0w

概要:

通過相關歷史資料了解香港街道的發展史和街道名稱的由來,以及在城市發展中華人的生活變化。

 

內容

首先講述了關於香港街道史的「小知識」以及其中的「大意義」。香港在成為英國殖民地前,是沒有正式的街道。後來,港英政府發展街道,而其命名多由英譯、歷史事件、因重複改名而來。講者亦概述了負責命名香港街道的機構之變遷,以及街道命名的程序和指引。

 

其次闡述了香港城市發展與華人生活之間的密切關係。從地理特徵、植物名稱、原有鄉村、工業用地、公共建設、公共機構、省份城市、宗教信仰、喜慶文化、食物蔬果、本地富商名人等範疇,均可反映街道命名與當時華人的生活狀況。

 

講者亦介紹了與香港街道史有關的研習資料,以加深大家對香港街道之了解,例如:《香港地名探索》、《香港的地名與地方歷史(上下冊)》、《香港街道命名考源》、《九龍街道命名考源》、《港島街道百年》、《九龍街道百年》、《新界街道百年》、《香港中區街道故事》、《荷李活道:尋覓往日風華》、《香港工程考II——三十一條以工程師命名的街道》、《行街》等等。

 

 

3月 18 日 (星期四)

下午 3 時至 5 時

2

丁新豹博士
(香港大學中文學院名譽教授)

淺談香港街道的命名與翻譯

重溫:https://youtu.be/QhXVo9yYPhA

概要:

香港擁有多樣性的街道名稱,從認識香港街道命名的方式,可以了解政府在某歷史時期的意識形態及價值取向。

 

內容:

主要講述香港街道的命名模式,大部分街道是在英國統治時期開發及命名。街道名稱可折射出不同時期不同政府的治港理念之異同。

 

以中上環為例,大部分街道名稱取自英國皇室及大臣、香港總督、港英政府高官的姓名,另有以英國司法機關命名,亦有以原有設施、華人商舖、怡和洋行「渣甸」有關人士及機構定名。除此之外,也有取自以居港的非華族裔人士之名字,且比例上比華人命名的街道多。20世紀後,以華人開發及命名的街道增多,尤以九龍地區為重,可見華人地位開始提升。

 

街名的翻譯形式多種多樣,但難免有疏漏之處,比如會錯意、讀錯音、對調中英文意思、譯音不譯意、倒轉意思等現象。

3 月 23 日 (星期二)

下午 3 時至 5 時

電子聽講證書將頒給有預先報名完整出席線上專題講座並填妥問卷的人士。

請於線上專題講座當日晚上 7 前填寫電子問卷,填寫完畢會出現電子聽講證書領取超連結,請進入填寫資料。

問卷連結(3月 23日)
https://forms.gle/ySEUca3RKyQmjgZr6

  • 對 象:全港中、小學師生及家長

  • 形 式:線上進行 ( YouTube )

  • 參與者將獲本會頒發電子版「聽講證書」

  • 建議參加者參與兩場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線上收看方式將於舉辦前3天以電郵通知負責老師或參加者。

報  名 (請選擇其中一項方式)

(1)報名表格  ,或

(2)Google Form

 

截止報名日期: 3 月 2 日(星期二)

查詢/聯絡 蕭先生(項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