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類別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2022/23學年)

#37 非遺工藝(2024年1-2月號第37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 [...]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2022/23學年)

#36 慈善探源(2023年11-12月號第36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 [...]

<藝文誌>:敦煌精神蘊含無窮力量——香港青年敦煌實習計劃實錄

#35 經濟之旅(2023年9-10月號第35期) 圖、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敦煌文化是我國的文化寶庫,亦 [...]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2022/23學年)

#35 經濟之旅(2023年9-10月號第35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文聯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 [...]

<文化旅遊>:溫哥華島的靜與動(上)

#33 親水文化(2023年5-6月號第33期) 文:李愛潔(編委) 溫哥華島(Vancouver Islan [...]

<藝文誌>:「陰陽調和」概念開啟傳統國畫先河——周公理畫展絮語

#33 親水文化(2023年5-6月號第33期) 圖、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不少畫家都專精於一或兩門技藝, [...]

<藝文誌>:佛教書畫帶來「寧靜」

#32 交通縱橫(2023年3-4月號第32期) 圖、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當可以淨化人們心靈的宗教遇上內 [...]

<文化旅遊>:維也納音樂之旅

#31 我們的節日(2023年1-2月號第31期) 文:李愛潔(編委) 維也納音樂旅程由一杯咖啡開始 維也納的 [...]

<讀者投稿>:遊故鄉

#31 我們的節日(2023年1-2月號第31期) 文:許琼少 遊故鄉 獨坐園中裏,頓憶孩提喜。 翠綠映門前, [...]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31 我們的節日(2023年1-2月號第31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本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 [...]

<教育物語>:博物館的力量——讓人遨遊歷史.藝術.科學的文化長空

#30 博物館之旅(2022年11-12月號第30期) 文:周慧儀(專欄作家、教育顧問) 新時代,新發展,現今 [...]

<佳作共賞>:《給天上的你悄悄話》家書比賽精選作品

#30 博物館之旅(2022年11-12月號第30期) 資料提供:大覺福行中心 大覺福行中心早前舉辦了《給天上 [...]

<讀者投稿>:茗聚

#30 博物館之旅(2022年11-12月號第30期) 文:莫家寶老師(明愛莊月明中學) 茗聚 氤氳巷陌來,客 [...]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30 博物館之旅(2022年11-12月號第30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本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 [...]

<藝文誌>:版畫使人更人性化

#29 禮(2022年9-10月號第29期) 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許多人會說,藝術的目的是塑造我們的心。 [...]

<佳作共賞>:《給天上的你悄悄話》家書比賽精選作品

#29 禮(2022年9-10月號第29期) 資料提供:大覺福行中心 大覺福行中心早前舉辦了《給天上的你悄悄話 [...]

<文聯絮語>:《學生作家培育計劃及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9 禮(2022年9-10月號第29期) 由香港中華文化發展聯合會(本會)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 [...]

<文青詩賞>:不列顛夜空

#28 遊藝文化(2022年7-8月號第28期) 文:雅豪(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 序:這詩是《文路》(2021 [...]

<佳作共賞>:《給天上的你悄悄話》家書比賽精選作品

#28 遊藝文化(2022年7-8月號第28期) 資料提供:大覺福行中心 大覺福行中心早前舉辦了《給天上的你悄 [...]

<當行之路>:素描初體驗

#28 遊藝文化(2022年7-8月號第28期) 文:廿九日(基本法學生中心幹事) 素描,繪畫的一種形式。畫家 [...]

<藝文誌>:每種文化有各自的特色——鄧凝姿作品展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李凱恩(自由撰稿人) 每種文化有各自的不同特色,但西方文 [...]

<讀者投稿>:讀《文言尺牘入門》有感——趣論文言尺牘之約人步驟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梁浩然(香港大學附屬學院一年級生) 古時約人,不異於今之 [...]

<讀者投稿>:乘時代之風 揚文化之帆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劉梓君(香港布廠商會朱石麟中學五年級) 泱泱大國,巍巍華 [...]

<讀者投稿>:香島癘疫十六韻

#27 尺牘文化(2022年5-6月號第27期) 文:洪業嫻(香港浸會大學中國文學、語言及文化文學碩士課程學生 [...]

<藝文誌>:八大藝術

#26 衣飾風尚(2022年3-4月號第26期)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 [...]

<讀者投稿>:疫境中的遇見

#26 衣飾風尚(2022年3-4月號第26期) 文:容向紅老師 這個陰霾的仲春 匆匆行走於 冷冷清清的旺角街 [...]

<藝文誌>:藝術品:一種心靈交流

#25 是日放映(2022年1-2月號第25期)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 [...]

<讀者投稿>:得與失

#25 是日放映(2022年1-2月號第25期) 文:歐陽凱儀(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五年級) 「唉!老天爺為何 [...]

<藝文誌>:怎樣去欣賞藝術作品?

#24 百行百業(2021年11-12月號第24期)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 [...]

<讀者投稿>:新詩兩則《青春頌》、《童年》

#24 百行百業(2021年11-12月號第24期) 文:卓玉美老師(慈雲山天主教小學) 青春頌 長 幼苗蛻變 [...]

<讀者投稿>:畫作《夢幻的「心」林》、《幻想》

#24 百行百業(2021年11-12月號第24期) 投  稿  者:黃茜蔓(天主教普照中學中六學生) 媒   [...]

<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4 百行百業(2021年11-12月號第24期)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 [...]

<藝文誌>:社會沒有藝術文化,是一種諷刺吧!

#23 趁墟(2021年9-10月號第23期) 圖、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 [...]

<文青詩賞>:敦刻爾克、念君

#23 趁墟(2021年9-10月號第23期) 文:雅豪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 敦刻爾克 斜陽沉沒。 &nb [...]

<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3 趁墟(2021年9-10月號第23期)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得獎 [...]

<藝文誌>:今生相遇是必然的

#22 教育源本(2021年7-8月號第22期) 圖、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 [...]

<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2 教育源本(2021年7-8月號第22期)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得 [...]

<藝文誌>:一溜煙。一串夢

#21 文化旅遊(2021年5-6月號第21期) 圖、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 [...]

<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1 文化旅遊(2021年5-6月號第21期)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鼓勵 [...]

<藝文誌>:選餐

#20 字得其樂(2021年3-4月號第20期)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 [...]

<文青詩賞>:歌姬與小房子

#20 字得其樂(2021年3-4月號第20期) 文:潘孝汶(文聯會執委) 今夜 沒有甚麼可以留住你 除了一座 [...]

<文聯絮語>:徵文比賽精選作品

#20 字得其樂(2021年3-4月號第20期) 文聯會青年文化大使中心舉辦「文人召喚」徵文比賽(第二期)鼓勵 [...]

<藝文誌>:時空交錯的留痕

#19 香港地區風物志(2021年1月)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 [...]

<文青詩賞>:神囈

#19 香港地區風物志(2021年1月) 文:潘孝汶(文聯會執委) 「我的罪 奈河一汪的水 懸絲雪 饕餮之垂涎 [...]

<讀食主義>:弦外之音的美食

#18「悅」讀(2020年10月) 文:薇言勁(香港八十後港女文青,內容策展人) 小時候,爸爸教落「食都要學! [...]

<藝文誌>:中西藝術的分別

#18「悅」讀(2020年10月)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

<藝文誌>:告白氣球

#17  香港傳奇(2020年8月)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

<藝文誌>:赤裸裸的「被人看懂自己」

#16  動靜遊思(2020年6月) 圖、文:derekque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 通過攝影,識別 [...]

<藝文誌>:藝術創作 是更了解自己

#15  「Zoom近」動物(2020年4月) 文:derekque(香港商業及藝術攝影師)  我用攝影作為自 [...]

<藝文誌>:攝影 是你怎樣去看

#14  想像新年(2020年2月) 圖、文:derekque 我用攝影作為自我表達的手段 - 通過攝影,識別 [...]

<人物小誌>:一半半的平衡

#14  想像新年(2020年2月) 文:Jacqueline | 圖:受訪者提供   人物 小誌 [...]

<漫畫畫廊>:年畫——美好的生活憧憬

#14  想像新年(2020年2月) 畫:愛日莉

<藝文誌>:藝術家經驗談之陳海鷹油畫賞析 「中國油畫第一人」——李鐵夫

#13  玩物誌(2019年11月) 文:陳為民校長(香港美術專科學校) 源起: 在中國畫壇,李鐵夫是個響亮的 [...]

<藝文誌>:藝術家經驗談之賞析《陳海鷹教授油畫自畫像》

#12  力競古今(2019年9月) 文:陳為民校長(香港美術專科學校) 愛好美術的人,大都喜歡肖像畫,所以不 [...]

<漫畫畫廊>:文創——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10  走進文創天地(2019年5月) 畫:愛日莉

<追憶歷史年華>:從「類人型機械人中國舞蹈和中國武術賽」看STEAM教育

#9  STEAM(2019年3月) 文: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STEM教育的理念源於二 [...]

<文化講場>:AI與中國書法

#9  STEAM(2019年3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踏入廿一世紀,科技日新月異,發展一日千里,短短數 [...]

<追憶歷史年華>:抗戰前後南來香港的中國音樂家——韋瀚章(1906-1993)和林聲翕(1914-1991)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韋瀚章(1906-1993 [...]

<文化講場>:淺析《桃花扇》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中國傳統戲劇的起源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元朝統治時代 [...]

<文化講場>:想一想兒歌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褚珏然(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四年級生) 「叮噹可否不要老 伴我長高 星矢 [...]

<雅言堂>:《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或許 [...]

<器語不凡>:細說漆器藝術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徐愷彤(文化工作者) 漆器的本質及淵源 「漆」是從漆樹身上割取出來的一 [...]

<文化旅遊>:藝遊墨爾本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文:甘樂融(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榮譽學士課程二年級) 墨爾本位於澳洲的 [...]

<漫畫畫廊>:香港粵劇劇作家——唐滌生

#8  樂在樂中(2019年1月) 畫:愛日莉

<器語不凡>:博物館的前世今生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徐愷彤(文化工作者) 對文化藝術有興趣的人常流連於博物館、藝廊、古董 [...]

<文化旅遊>:小小藝術家的搖籃——俄羅斯

#7 發明多面體(2018年11月) 文:黃嘉儀(文化旅遊愛好者)   Привет(俄語:你好)!說到俄羅斯 [...]

<文化講場>:應該同韓國妹妹多啲交流書法

#2  舊傳統 X 新時代(2018年1月) 文:郭旭昇(文化工作者) 嗯!剛剛就一年一度的MAMA落幕,大家 [...]

<文化講場>: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2  舊傳統 X 新時代(2018年1月) 文:褚珏然(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三年級) 中國音樂早於先秦時期已經 [...]

<本土情懷>:立足香江 畫出彩虹

#2  舊傳統 X 新時代(2018年1月) 文:張明行 香港出生長大,到法國進修藝術,旅居法國30多年。早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