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歷史年華>:從歷史文化遺產認識香港歷史:香港的伊斯蘭與清真寺

#17  香港傳奇(2020年8月)

文:彭淑敏博士(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承接上一期分享的「文化旅遊」專題,讀者可藉著本土文化遺產和建築物進一步認識香港多姿多彩的歷史面貌。

香港伊斯蘭的歷史由十八世紀末至十九世紀初開展,最早來港的是外籍穆斯林,他們多為海員,亦有穆斯林商人透過東印度公司經海路來港,他們多聚居在荷里活道一帶,香港最早的清真寺也是因此而建。

現時香港共有五所清真寺,均由香港伊斯蘭信託基金會管理,包括:

名稱

地點

建成年分

香港第一所清真寺(已有130年歷史) 中環些利街清真寺 中環些利街30號 最早建於1890年,現時建築物於1905年建成。
香港第二所清真寺(已有124年歷史) 尖沙咀的九龍清真寺暨伊斯蘭中心 尖沙咀彌敦道105號 最早建於1896年,現時建築物於1984年建成。
香港第三所清真寺(已有83年歷史) 柴灣清真寺 柴灣附近有穆斯林墳場 1937年
香港第四所清真寺(已有57年歷史) 赤柱清真寺 赤柱監獄內 1963年
香港第五所清真寺(已有53年歷史) 灣仔愛群清真寺暨林士德伊斯蘭中心 灣仔愛群道40號 最早建於1967年,現時建築物於1981年建成。

當中歷史最悠久的些利街清真寺,也是香港第一所清真寺,被尊稱為香港回教清真禮拜總堂,已獲評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來港的穆斯林於1849年建成一間小石屋作為禮拜場所,再於1870年向港英政府申請撥地,正式興建全港第一座清真寺——「些利街清真寺」,又俗稱為「摩羅廟」。

清真寺的阿拉伯文「Masjid」是指叩拜之處,些利街清真寺曾於1915年擴建,保留了昔日的尖塔,該塔亦稱為「呼拜塔」或「宣禮塔」,具呼喚穆斯林前來做禮拜之意。尖塔以星月作為標誌,新月象徵伊斯蘭教開創文明,亦於1451年成為橫跨亞歐非的奧斯曼帝國之族徽,日後更成為清真寺的設計特色。伊斯蘭教嚴禁偶像崇拜,禁止任何人像和動物的裝飾,故此清真寺禮拜殿的設計簡潔,多用幾何圖案、植物圖案和《古蘭經》經文作為裝飾,並多鋪設地毯方便信徒做禮拜。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香港回教信託基金總會及香港伊斯蘭聯會奧斯曼.楊興本教長撰著《了解伊斯蘭》一書,讓我們對伊斯蘭有更重要的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