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范仲淹與岳陽樓

#16  動靜遊思(2020年6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提起岳陽樓,必然想起北宋名臣范仲淹寫的《岳陽樓記》。當時慶曆新政失敗,范仲淹被貶河南鄧州,自然沒心情遊山玩水,更何況寫詩賦辭,成就如此千古名篇了。

而事實上范仲淹也從沒登過岳陽樓,只曾看過好友滕子京贈與的《洞庭秋晚圖》,便寫下了傳世名篇。這是因為范仲淹心中並無山水,更無岳陽樓,有的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范仲淹與滕子京
范仲淹與滕子京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下臨洞庭湖,前望君山島,北倚大長江。在范仲淹筆下,自是態勢恢宏,氣象萬千。范仲淹受好友滕子京所邀,為翻新的岳陽樓作記。滕子京被貶岳州,兩人同病相憐,難得此時滕子京奮發圖強,把岳州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廢俱興,范仲淹受邀撰記,自然不會推卻,反而借景抒情,寬慰好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身居何職,身處何地,仍要心繫家國人民,孜孜不倦為百姓謀福祉,為國家造建設。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有曰: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遊於山,玩於水,山水之美,固是可愛。然而,中國傳統仁人君子,性在山水,志於抱負。雖一時拘囿於樊籠,亦無阻其心中真意。

同因慶曆之變牽連的歐陽公謫居滁州,自是苦中作樂,明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實為寄情山水,無奈於有志難伸。

慶曆三年,范仲淹正值仕途巔峰,朝廷同僚同心戮力,銳意改革朝政。正當如火如荼之際,新政突遭廢棄,要職亦為罷免,被貶巴陵,心中鬱悶可想而知。然而,范仲淹胸懷天下,觀《洞庭圖》如臨天下樓,吞長江,銜遠山,其志不屈,縱筆凌雲起長卷,書寫千古宏篇。

江山如畫,彷彿岳陽樓上范仲淹孑然獨立,迎風遠眺,看的不是風景,而是同為憂國憂民的同道中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可謂彰顯了其一生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