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中國春運:延續與轉變

#14  想像新年(2020年2月)

文:褚珏然(倫敦國王學院中國與全球化理學碩士生)

近日,中國的春運(全稱「春節期間的交通運輸」)火車票正式開售。每年的春運總是喚起全國乃至世界的關注,皆因這是人類最大的人口遷移活動。以去年為例,全國的運輸系統包括高鐵、一般火車、大巴等交通工具,負責30億人的往返,猶如世界上一半的人,在同一時期於神州大地上到處移動,其規模可見一斑。

造成中國春運奇景的原因主要在幾方面。由於中國地區的發展差異,許多人集中在某些區域如京津冀經濟圈、長三角、珠三角等工作、讀書。每當春節,他們都會趁長假期依照傳統回家,希望一家團聚。中國的人口為世界第一,而運輸系統的承載力未能應付需求,導致春運期間交通緊張,甚至產生不少獨特文化現象,例如要在車上或火車站席地而睡。雖然現在的鐵路隨著高鐵的「四縱四橫」客運專線建造完成後,壓力稍微紓緩,但大眾對交通狀況的憂慮情況依舊存在。

春運每年都是國家的大事,令政府及人民嚴陣以待。每當春運開始,大家也會看到火車站內車水馬龍,水泄不通的場景,成為各大媒體報導的話題。由於一票難求,販賣「黃牛票」情況普遍,即使政府積極打擊亦然,直到近年施行實名制才有所改善。返鄉人潮不斷,而大家總是帶著沈甸甸的行李及一袋袋送予親友的禮物,充滿著回鄉的盼望。為了加入愉悅的氣氛,中央電視台之前舉辦過快閃活動,希望通過音樂表演讓大家放鬆心情。如今年二月在深圳北站的《當〈我的中國心〉遇見〈我和我的祖國〉張明敏父子燃爆全場》即是一例,吸引到現場人士駐足欣賞,(筆者有友人獲邀在現場獻唱)令大眾感受到春運的另一面。

在資訊科技及大數據的發展下,國家鐵路總局早前宣佈今年春運將全面推廣高鐵電子票,乘坐高鐵無需取票,免卻了大眾的排隊之苦。當然許多的火車票甫發售就一掃而空,但大家也看到數位經濟的長期推進下,改變了交通的營運模式令大眾得益。民眾對自身行程的規劃也更精準。近年來隨著新一代歡度春節的習慣改變,甚至出現「反向春運」的新現象。民眾把家鄉的父母和孩子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過年,以共享天倫之樂,並改用海運或航空運輸來回兩地。社會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也令不少人出國度歲,使春運不再局限於回鄉。


案:截稿前正值武漢肺炎病毒爆發,春運返程期間更有可能令疫情擴散。希望各位留意:一)注重個人衛生、二)於公眾地方戴上口罩、三)如有感冒症狀需盡早求醫。謹祝各位身體健康、闔家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