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言堂>:二十四節氣

#14  想像新年(2020年2月)

文:林川(文字工作者)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這首二十四節氣歌是人們為了易於記誦二十四節氣而編成的,當中包含了十二個中氣和十二個節氣,中氣是指每月第一個節氣,而節氣則是第二個,現今都統稱為「節氣」。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三種。反映季節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反映物候現象的是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反映氣候變化的有雨水、穀雨、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人民的經驗與智慧結晶,早於西漢《淮南子‧天文訓》中便有了完整的記載:「兩維之間,九十一度十六分度之五,而日行一度,十五日為一節,以生二十四時之變。」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回歸年,古人根據季節、物候現象、氣候變化的特徵,利用「立竿見影法」,將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劃分為二十四等份,每等份佔360度中的15度,其中夏至的竿影最長,冬至則最短。

俗話說:「靠天吃飯,靠地穿衣。」中國以農立國,農民耕作依賴天時地利,以期保障穀物收成。是以古人觀乎天文,以察時變,從而歸納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則,掌握季節遷移、氣候變化,而「二十四節氣」無疑為傳統農耕人民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從而更準確地掌握了天氣因素,大大提高了農產物的收成。

以「驚蟄」為例,蟄為冬眠之蟲豸,「驚蟄」即春雷驚醒蟄蟲,「雨水」將至,正式進入春耕時節。諺語:「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就是提醒農家要抓緊時間播種耕作了。

時至今日,科技進步一日千里,全球化資訊瞬息萬變,許多傳統技藝及習俗逐漸為人所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更精準的科學方法和實驗數據。雖然如此,二十四節氣仍為傳統社會民眾所信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琅琅上口的是歌謠,富有韻味的是弦外之音,深入民心的是每個傳統節氣賦予的意義和啟示。

「立春」已至,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新的一年,在此祝福大家身壯力健、鼠年大發、鼠年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