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京城的味蕾記憶

#13  玩物誌(2019年11月)

文:杜文婕(香港教育大學中文教育榮譽學士四年級)

五月,北京。春風帶著些許涼意,夾雜著空氣中的飛絮,迎接我們的到來。這不是我第一次北上,但這一定是最令我難忘的一次北京之旅。

京味小說讀京城——閱讀北京

作為一次北京交流學習之旅,上課當然是我們的首要任務。在不同的學科中,我最喜歡的當屬「京味文學」課。如果你也常讀文學作品,那你一定能感受到,不同作家的筆下,一座城市往往有著各種各樣精彩紛呈的故事。那些文章字句彰顯著一座城市獨特的魅力,流露出作家對一座城市的情感關懷。在香港,我閱讀香港文學,領略香港不同歷史時期的城市風貌。在北京,我當然要讀一讀京味文學。

在「京味文學」課上,我們和老師一起讀老舍的《離婚》,讀林海音的《城南舊事》,讀葉廣芩的《豆汁記》……在或平實淺易、凝練自然,或含蓄雋永、語調清新的文字裏,我們一起走進老舍先生最愛的北平,一起感受林海音在北京城南度過的童年時光,一起體會徐則臣描繪的北京邊緣人群艱難又溫情的生活。美的東西需要凝視。透過這些可愛溫暖的文字,我領略了故都北京的風貌,發現了北京城的美。

訪名勝賞話劇 品嘗「北京滋味」——品味北京

如果說小說中的文字給了讀者無限的遐想空間,那麼文化考察時,我們親眼所見高大的故宮紅牆、氣派的皇家園林,便和著那些充滿生活氣息的胡同、四合院一起,將北京的歷史真切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為了品嘗京味小說中提到的傳統食物,我和同學一起去喝豆汁、炒肝,吃烤鴨、麻豆腐,還有那「兔兒爺」可愛得真讓我們不忍下口。日暮時分,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炸醬麵,穿過熙熙攘攘的人群,沿著前門大柵欄往國家大劇院走去,欣賞一出京味話劇,歷史與現實就這樣交織在夕陽的餘暉裏……

從春末到初夏,短短兩個月,我對北京有了新的認識。這座城市有歷史,有現代;有白雲點綴的藍天,有爛漫鮮花,還有堵不完的車;有和藹的老師,也有可愛的同學。雖然時常念叨著想家,但我仍然享受、珍惜這段和同學一起在北京生活學習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