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締建明日世界:太空玩具歷險記

#13  玩物誌(2019年11月)

文:褚珏然(倫敦國王學院中國與全球化理學碩士生)

千百年來,人類的發展歷程中一直對地球以外有無限想像。1945年後冷戰時期美國及前蘇聯的太空科技競賽讓這些夢想逐漸實現。由於這是橫跨各國的重大議題,大眾媒體新聞經常報導。玩具廠商亦配合消費文化的發展,開始根據太空項目中使用的飛行載體、用具等,生產不同種類的商品以供玩樂。

早期的太空玩具一般以火箭、人造衛星、航天員模型為主,製作較為簡單。一眾航天員在完成任務中均獲國民譽為英雄,故他們英姿勃發的形象獲廠商塑造成一個個模型,成為大家的集體回憶。香港這塊彈丸之地也成為小朋友的世界最大夢工場。七八十年代是太空玩具的全盛時期,皆因不少以銀河系為題材的影視動漫橫空出世並大行其道。例如穿梭機的投入使用,催生了香港TVB兒童節目《430穿梭機》,同時令穿梭機玩具普及起來。美國《星球大戰》、日本《高達》等,都令世界各地小孩對遠在天際的故事充滿無限遐想。當有這些片集播出時,他們總是會拿著玩具光劍、機械人「儆惡懲奸」,決鬥一番,洋溢著歡樂之情。

90年代後,電子遊戲機方興未艾,傳統太空玩具仍伴隨著影視動漫,具備一定市場吸引力。最明顯的是東洋三大特攝電視影集系列:鹹蛋超人、幪面超人、超級戰隊,皆與對抗外來星球的怪物有關。縱使後來筆者明瞭,這些橋段都是暗喻著困擾大和民族的天災,然弱冠之時也是跟同齡兒童一樣,不會為此擔憂。直到踏入千禧年代,由於網上及手機遊戲等全面進場,太空玩具的發展才有明顯回落。雖然現在太空玩具的巔峰時期已過,但它們依舊配合多媒體以不同形式存在,例如華特迪士尼公司以它強大的國際網絡推出《反斗奇兵》系列後風靡全球,甚至不少迪士尼樂園也有「明日世界」主題園區,讓男女老少撰寫自己的星空奇遇記。

已故英國著名科學家霍金說:「我們是一顆小行星中的一種高級猴子而已。但我們能理解宇宙,這讓我們變得不一樣。」隨著STEM教育的興起,我們預期更多益智而有科普教育元素的玩具能夠推陳出新,讓兒童自小具備探索未來宇宙的興趣,持續行走這條漫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