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郊行>:舊時王孫傳香江——圍村歷史

#12  力競古今(2019年9月)

文:郭旭昇

由粉嶺龍山寺出發,沿山而行二十分鐘便能看見松嶺鄧公祠,這座祠堂外面雖然不是金碧輝煌,但是烏黑漆亮的柱見證了這座祠堂的悠久歷史。祠堂外橫匾大書「松嶺鄧公祠」五個包金大字,門前兩副對聯上寫著:

峰起龍山,疊嶂層巒,五朵芙蓉開嶺表。
流翻吉水,尋源溯本,一條脈絡貫江西。
偉業冠雲臺,漢室將軍綿世胄。
芳聲流稅院,宋朝郡馬大名家。

區區幾十個字便將粉嶺鄧氏一族的來龍去脈講得清清楚楚。

若說香港幾個客家大族,大家都知道文氏名堂最響噹噹,因為先祖與文天祥有很深淵源。然而,鄧氏一族在源頭上亦不容小覷。鄧家初祖源於江西吉水,遠肇東漢鄧皇后一家,二祖是宋朝郡馬。因此鄧家遷徙至香港這片福地後,便尋得一處四山環繞的寶地繁衍後人了,此地即是今天的粉嶺龍躍頭。

說完一大段鄧家歷史,我們便知道其實香港的郊野除了在地理上有國際聞名的地質面貌,亦是在人文學科有極大的亮點。比如鄧氏一族除了營建了三進式的祠堂外,旁邊還有天后廟,附近還有舊日供族人上學的善述書室。各種舊建築群組成了鄧氏的棲息地,鄧家後人數百年在此地延綿繁衍。粉嶺此地看上去似乎只是彈丸之地,但該地群山環抱,遠眺大埔海岸,斜倚八仙嶺,是八仙嶺餘脈所在。

近年來香港政府經常提倡要貼地,發掘香港文化的不為人所見之處。宣傳圍村文化不就是發掘不為人知之處嗎?近十年來不少市區居民都喜歡在新年時食盤菜,各大連鎖集團爭相搶灘,每逢新年前後便會推出各式盤菜到會。這一點明顯就是圍村文化在二十一世紀活著的證據。然而,我們經常取笑外國人覺得中國文化只是簡單的拿筷子、吃餃子,我們何嘗有反思到圍村文化不是食盤菜這麼簡單?從前大家對於新界圍村總有「內有惡犬」的刻板印象,但是今天圍村已經被高樓大廈緊緊包圍了,我們能看到的青山綠樹正在漸漸消失。惡犬也變成了可愛的哥基、哈士奇,圍村文化正在以看得見的速度高速消亡當中,諸如山歌、出嫁風俗等都開始消失,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走入圍村,在懷抱大自然的同時也看看香港的人文歷史,不要讓風俗消失了。

最後我想說說,希伯來人從舊約聖經而來,有著比中華民族還要古老的歷史,然而在數千年的流徙中,他們忘了自己的語言、忘了自己的風俗,當有一天他們想起要復興自己的語言時,卻發現無人懂得,只能在書上尋找舊日的語言。請不要讓我們走上希伯來人的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