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馬拉尋「和」

#12  力競古今(2019年9月)

文:林卓希(香港教育大學歷史教育四年級)

物價低廉、食物多元、景色宜人……當提及馬來西亞的時候,這些特色似乎都是我們對馬拉的印象。作為一個香港人,來到馬拉這個地方,揭開了她那神秘的面紗,而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尋尋」的文化。

當地主要分為馬拉人、華人、印度人及原住民,他們一起生活、玩樂、工作,所以每個人也會認識少許其他民族的語言。「尋尋」是他們經常說的馬拉話,意思是指混合在一起。當時我對馬拉文化不熟悉,於是就問當地人,例如問他們通常會說馬拉話還是廣東話居多,他們說:「尋尋」,即每樣都會混合一起使用;例如問馬拉有什麼民族的食物,回答都是:「尋尋」。

我來到吉隆坡近郊,去了一個印度教的聖地——黑風洞,在七彩樓梯的旁邊,建了一座金碧輝煌、數百米高的室建陀神像,附近有大量猴子在四處張望,務求拿走所有經過的遊客的食物。我一步一步地走上去,進入了一個天然主洞穴,周圍有數盞黃色的微光掛在牆上,照著色彩斑斕的印度神廟,再走到深處,會有一道天然光線投射下來,和周邊景色互相輝映。

我站在山洞中央,靜心思考馬拉這個地方的獨特性,從以往被英國統治時期,一直來到如今,出現了許多不同的人,發生了許多不同的事,縱使大家的宗教習俗、語言、膚色不同,但仍然能樂也融融地一起居住,這的確是一個奇跡!想起有一次我去夜市,看見有些人會包著頭紗,有部份操著一口流利的廣東話,與一些有著一身黝黑的皮膚的一同工作,卻感受那種難以言表的和諧。我跟老闆娘閒聊兩句,得知馬拉人很少會有民族矛盾問題,如有的話,通常都是由政治家主動挑起,但平民百姓並不會理會。在我們的對話中,我深刻感受到她的真誠,以及她對工作的熱忱和耐心,也感受到那一份尊重。

在旅程當中我遇到大部分馬拉人都是平和、友善,使我感到很溫暖!作為一個香港人,「尋尋」變成了一個我最為敬仰的價值取向,雖則我們和馬拉有著差不多的歷史背景,在「和而不同」方面卻相差甚遠!希望在不就的將來,香港也能成為一個充滿和諧,溫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