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蘊藏書室中的密碼

#11  築類旁通(2019年7月)

文:徐佩君老師(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走進元朗屏山文物徑,可找到三所清朝年間建成或重修的書室,包括:仁敦岡書室、覲廷書室及述卿書室。書室乃新界鄧氏培育族中弟子參加科舉考試的場所,期望他們能於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在書室內外均有不少向莘莘學子表達祝福的雕塑、繪畫、吉祥裝飾等,吉祥裝飾的功能是「裝飾建築物,表達吉祥之意,其構成方式有多種,稍多是按圖案之形態和特性,通過諧音、比擬、暗喻、明喻、象徵等藝術手法,創造形意結合之吉祥裝飾」。

第一站是仁敦岡書室,正脊前後均有獅子浮雕:前面有兩大一小、後面有兩隻大獅,獅與「師」、「事」、「嗣」諧音,如古官制中有太師、少師,都是輔弼天子的高官,地位顯赫。故大獅小獅代表「官運亨通、飛黃騰達之意」,而雙獅則象徵「事事如意」。

鯉躍龍門這常見的雕塑也可於該書室找到。一條龍頭魚身的鯉魚正躍過禹門,而旁有一條巨龍,這可比喻「刻苦及有毅力,最終達至成功,名列前茅」。傳說很久以前黃河泛濫,大禹以疏浚辦法排泄洪水,大禹用鬼斧把擋住的一座大山劈開,給洪峰鑿開一條通道,可是居住在黃河的鯉魚卻被沖出禹門,無法溯流而上返回故鄉。為了鼓勵鯉魚躍過缺口,於是大禹之妻塗山女奏准玉帝:能躍上缺口者馬上化為飛龍,騰雲上天。因此禹門又稱龍門,有「一登龍門,聲價十倍」的說法,後來人們用登龍門來比喻在科舉時代參加考試獲得進士功名。

此外,在該書室中也找到雙鹿圖案,鹿諧音為「祿」,寄喻學子獲得官祿及爵祿之意。

第二站是覲廷書室,內裏可找到兩隻鷺鳥與蓮花相配之圖案,鷺與蓮分別和「路」與「連」諧音,再與科舉二字拼合;即「一路連科」之意(連續考中謂之「連科」),祝願學生高中及仕途順利。較為特別的是該書室除了有吉祥圖案外,更有「藉人物故事作主題,宣揚道德教化,希望學生發奮圖強,專心讀書」的駝峰構件,在二進前廳內的木雕駝峰正縷述《三國演義》及《水滸傳》的故事。 第一個是「董卓大鬧鳳儀亭」故事[1],目的是要學子「應謹言慎行,遵禮守規。」亦是告誡弟子「色字頭上一把刀,切忌沉迷女色」。第二個是「武松大鬧獅子樓」故事[2],目的是告誡子孫「守禮守規」。第三個是「孔明收姜維」故事[3]寓意子弟「能文武兼備,投賢人麾下,發揮所長」、「希望讀書人以孔明作為榜樣,做到寬宏大量,明察用人。」

最後一站是述卿書室,書室匾額上有一幅彩繪畫,畫中最左面的老翁,面前有一紮頭巾者向他呈獻一綠色圓形物,「圓」諧音「元」,寓意「三元及弟」。「三元」是指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鄉試、會試及殿試的第一名;分別稱為解元、會元及狀元,較為大家熟悉的便是唐伯虎唐解元了。

**參閱今期電子版P.28-30欣賞更多圖片**


故事簡介:

[1] 出自《三國演義》第8回。司徒王允使用離間計,令呂布誤會董卓強奪貂蟬,意圖令二人互相殘殺,貂蟬與呂布於鳳儀亭相會,時董卓回府撞見,一怒之下拾起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向他,二人從此互相猜忌。圖中持扇女子為貂蟬,少將為呂布,持戟者為董卓。

[2] 出自《水滸傳》第26回。武松得知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蓮、西門慶及王婆毒死的真相後,他先殺掉潘金蓮,又在獅子樓剮掉了西門慶。圖中的打虎者為武松,披華服的為西門慶,而穿素服的為潘金蓮。

[3] 出自《三國演義》第93回。姜維決定向孔明投降時,孔明慌忙下車而迎,執維手曰:「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愿足矣。」維大喜拜謝。孔明臨終前把畢生所學及所撰兵書傳給姜維,並把恢興漢室的宏願交給他。圖中城上穿道服的為孔明,少將為姜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