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手記>:交換札記——純粹‧自然‧簡單

#10  走進文創天地(2019年5月)

文:陳慧琳(香港教育大學中國語文榮譽教育學士五年級)

一名瑞士的同學曾經問過我一個問題:「專科學校是什麼意思?在你們的國家,專科和本科有區別嗎?」

我和幾位中國學生看他確實不了解,便積極地從中小學教育考試開始說起,試圖讓外國朋友明白上本科意味學生需要更好的成績,畢業更容易找到好工作。沒想到經過我們的解釋,對方更加疑惑起來。

「怎麼會?」他沒有在意我們對於成績好壞的描述,也沒有在意我們強調的殘酷升學方式,「比如學廚師就很厲害啊。讀專科是會找不到女朋友嗎?」

我們才恍然大悟我們之間文化的巨大差異,似乎成績好壞對他們來說不是很重要。我們仔細一琢磨,確實,當我們在蘇黎世教育大學(Zurich University of Teacher Education)交換學習的時候,我們修讀的課程沒有等級評定,只有合格或不合格的區別,每天老師和同學對你的誇獎不絕於耳。

瑞士有非常悠閒的生活環境。如果你順著蘇黎世利馬特河沿路欣賞瑞士的相貌,會發現河邊的平台似乎成為了當地人民最好的用餐地點。倒不是說河邊建了桌椅供人用餐,只是平台被建在河面以上,人們剛好能將腿伸出平台,又不會碰到水面。

河水是一種天然的深翡翠綠,襯著河面上的天鵝越發白,和河邊古典的歐式建築兩相映襯,自成了一幅油畫。只要有人在河邊坐下用餐,天鵝們就大大方方地遊來討要吃的。我曾在河邊坐下,手伸進口袋裏,引了一隻優雅的白天鵝快速地向我遊來,以為我要餵食,不料我卻掏出了手機拍照,實實在在地當了一回欺騙白天鵝的「罪人」。不過河邊坐著的人三三兩兩聊著天,喝著咖啡,喂著天鵝,風和陽光都恰到好處。唯有一處「不和諧」,出現了沒有人低頭玩手機的「怪象」。

網絡對瑞士人民的吸引力意外的低,當地同學曾感嘆中國手機的奇妙,聊天、購物,甚至叫的士,都可以用手機完成。這次輪到我疑惑,有了網絡,為何不用手機和朋友聊天?同學笑笑說,我們只是用手機約出來聊天。

怪不得河邊的平台如此受歡迎,手機的出現並沒有成為她們交流的阻礙。我去蘇黎世一間小學實習,學校規定下課時,學童不能在教室內,一定要在室外活動。我好奇地去操場感受他們活動的氛圍,很快就有學生來和我聊天,想帶我逛逛校園,那時候孩童的笑臉,很像老師誇你時的笑臉,像工作人員的笑臉,也像在宿舍遇到的同學的笑臉。我覺得,這些笑臉從小到大,都沒有變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