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講場>:為STEM(科技工學)喊加油

#9  STEAM(2019年3月)

文:曹宏威教授(科普協會創會會長)

這輯文章重點談 STEM,我認為它重中之重是「普科」、給力在「普」字。 我是香港「科普協會」創會會長,喜歡由科普入題、直奔普科。(請注意字序!)

「科普」是羅列五花八門的科學知識讓君選擇。科普文字我寫過以科學為主題的散文、小品、科幻、新聞、報導、實驗概述、操作步驟、結論分析、綜論、白話詩、謎語、影評、書評……,還創了一種「科意散文」,用意念跨學科去描述新生事物。當然,還有答問、專訪、對談、比賽等等……只要找到切入點,就佔據媒體媒介,宣傳科學和科學精神。

在大學授課做研究發表論文,當然仍是科普,但和「社會普羅性質」的科普不同的是,前者是「定基(礎)專(方)向、和深鑽(研)」,而後者則多在「打底送(興)趣」上,目標有別,用力就需專注才能效高。 因此,我提倡社會科普的三元色 「有趣、有理、和有用」:把「趣」擺在「理」和 「用」之前;我深信科普是啓發民智、充實民富的工具。在過往卅多年的累歷中,我有不少工作是走進「邊緣科學」的灰暗區,揭發謬論、打假證偽,使「有趣」沿着社會面發酵。它對科普的正效應是「有的放矢、趣味逗人」。

然而,對當前社會不時所湧現出來的一些「古怪多」現象我卻吃不消。別的不說,最難使我明白的是 : 「越是尖子、越需要補習」! 為甚麼呢?它正常嗎?礙於篇幅所限,此刻我認為最好用一句 : 「教育己經失去了它的靈魂」痛心地帶過,就此引申到STEM科學教育吧。

今日科學真的太谷歌化了,炫而不實:表面化、虛浮化;固然各科有各科難念的經,但對新生代進學而言,每門課都是「多而難雜、鬆弛碎片、有待整頓」。因此,我衷心直說STEM隱約有個「醍醐灌頂、振聾發聵」的任務!它,正想把科學S、技藝T、工程E、和數學M這四路大軍統率起來,攻城略地,為學子佔回一個趣味橫生的 「愛科園地」。

政府貼現的十萬廿萬,不能說不使某些團體因應而生的STEM活動吸引學子如痴如醉,如果沒有後續出現的多元多樣的物種展現、目標多元,我會大大的認為主題太狹窄,無深化、欠帶引、避理解,一旦興趣消失就糟塌了STEM的拯學科、壯學問的高尚原意;它急需接有趣的捧、填數理的蕊!

文短心誠,本來我想把亭亭玉立的「數多酷(Sudoku) 」 作為一個完整的STEM選項,處女式地和盤托出,也擠不進來了,只貼張3D打印的遊戲模樣照片亮亮相算了,倒要恭敬地和大家好好呵護STEM向數理蕊茁壯成長。